刘备祭天称帝
刘备在民间是仁义的代表,历史上的刘备虽然打仗败绩众多,但在笼络人心上真可谓“营销大师”。刘备之“仁”实际上是对下属的宽厚,例如和关、张“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论权谋诈力,刘备不输曹操,和真正的仁义相去甚远。
刘备集团鼎盛时期版图
本文无意贬损刘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粉饰,刘备被抹上了“仁义”的标签。即使不拿今天的人道主义标准去衡量古人,就用传统的儒家仁义标准去衡量刘备,其和乱世中的绝大多数枭雄一样,狡诈诡谋,争夺权力,背信弃义,有时甚至还会鱼肉百姓,掠夺人民。小贩刘备终成一代传奇,绝不是仅靠“仁义”二字,没点手段还真竖不起这“汉”字招牌。
刘备袭取益州,就是一向以蜀汉为正统的东晋史学家习凿齿都说:“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可见,刘备夺取益州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自封为王,僭越称帝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亲统大军进兵阳平关,曹刘汉中之战爆发。次年夏,曹操撤军北还,刘备占领汉中。其后,刘备集团内包括马超、诸葛亮在内的一百二十人联名上表汉献帝,请求允许刘备进位汉中王:
“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禽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
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
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
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三国志·先主传》)
表文先引用了周代、汉初大封同姓王平定内乱,安定社稷的例子,阐述了封同姓王的种种好处。因为汉献帝在曹操的控制之下,不可能封刘备为王。所以表文称刘备“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援引了东汉河西五郡共推窦融为大元帅的例子,作为刘备可以擅自进位王爵的历史依据。
两汉之际,天下大乱。酒泉、金城、张掖、酒泉、敦煌五郡共推窦融为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刘秀称帝后,窦融归顺刘秀,“窦融归汉”也就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备集团用窦融的例子用来阐明在“礼命断绝”的特殊情况,众臣共推一人上位具备合理的历史依据。
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
刘备自己也上表汉献帝,大意是自己无意忝居高位,但“群寮见逼,迫臣以义”,才从权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在沔阳设坛祭天,陈兵列众,群臣陪位,正式进位汉中王。
刘备进位汉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