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泰山后,唐明皇接到大臣的举报,酒后大怒:丞相对不起我

2020-09-05 15:29:34 作者: 封禅泰山后,

公元725年,唐明皇环顾四海,歌舞升平,万国来朝,决定封禅泰山。

却不料,这一次封禅竟让他发现鼎盛王朝的危机,并下手狠狠处理了一批官员,上到丞相三公,下到外臣小吏,开元盛世得以再延20年。

封禅泰山,不是你想封就能封

10月11日,唐明皇率10余万官员仆从、健马6万余匹从长安出发,东赴泰山封禅。

在古代历史上,泰山封禅并不是哪个皇帝想封就封的。按照《史记.封禅书》的要求,须得“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即必须是盛世。而盛世的条件则有三个,一是天下一统,二是天下万民兴隆,三是皇帝功德丰隆。

当年,齐桓公就想去封禅,被管仲硬生生给拦住了。因为,天上不降祥瑞,证明齐桓公的功德还不服众,不够封禅的资格。

李隆基担心不够资格,问道于贺知章

中书令张说从边关调来中枢不久,就力劝唐明皇封禅。李隆基也早有此打算,可是他也忐忑自己不够资格,就召来礼部侍郎贺知章询问。

贺知章是名闻天下的学士,又曾任秘书少监,掌管天下的书籍文献。他认为李隆基“平宫闱,征四漠,民富足,文御国,兼之四海宾服,祥瑞咸出”,当天子做到了这种地步,若不去感谢上天的恩德,是为礼仪上的僭越。所以,他也力劝封禅。

于是,李隆基就任命右丞相张说为封禅使,任贺知章为封禅外事,带着大臣仆从和众多海外使臣,浩浩荡荡去了泰山。

右丞相张说是李隆基的救命恩人,但常领兵马于外,对礼仪知之甚少。而贺知章则是五朝元老,文名远播,深受李隆基的尊敬,也是张说的好朋友。所以,封禅的礼节皆以贺知章马首是瞻,其功甚巨。

右丞张说徇私,‘泰山’添新义

成功封禅后,唐玄宗开始封赏天下。

按照旧例,只要在三公以下的官员皆可以迁转一级,而随从人员也有财货的分赏,这些都要经过封禅使的同意。但是,张说这个人比较护短,也贪财,只把自己的亲信家人提拔了,其他大臣几乎都没有封赏。

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封赏后居然策转七级,直升五品。李隆基宴请五品以上官员时,发现他也赫然在列,奇怪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升得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乐师黄幡绰听了,语意双关地说:“这就是‘泰山’的力量啊!”

贺知章也在宴席上,闻言和张说面面相觑。幸好李隆基当时只是随口一问,很快就把这件事忘掉了,但张说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唐明皇酒后敲打右丞张说

封禅结束,李隆基带着部分大臣考察各州府,到了河南商丘,已经接到很多揭发张说的谏书。李隆基一直按下不说,但这天喝酒多了,忍不住敲打起了张说:“以前朕派你巡查各州,察吏善恶,现在我亲自走了一遍,才知道你很对不起我啊!”

张说连忙伏地请罪,李隆基声色渐厉:“怀州刺史王丘、魏州刺史崔沔、济州刺史裴耀卿,都奉劝我节俭,而你却反其道而行,让我铺张浪费。像他们这样的忠良之士,难道不应该封赏么?”

张说见李隆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知道东窗事发,遂请辞右丞相和中书令。李隆基没同意,而是任命王丘为尚书左丞,分了张说的相权。

受牵连,贺知章被贬

通过这一次封禅,李隆基算是看清了张说等人的真面目。

张说曾是护佑大唐江山的功臣,来到中枢后开始居功自傲,贪图享受,竟然成了王朝的蛀虫。而贺知章这样的天下名士,因为和张说关系好,就不曾进言半句。可见,当年倚之如柱石的良臣,随着岁月的打磨,已经变得越来越圆滑,越来越自私了。

李隆基常常追想先祖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此时的他虽然也有骄傲自大的一面,但还不至于昏聩。因此,他给张说下了一道手书:“使臣有公辅之材,当怀大臣之节,良愿兹后君臣相得,开此盛世!”

回到长安后一年,张说就因为贪腐被罢了丞相之职,贺知章也因“处事不公”被贬为工部侍郎。其他如张说的儿子、女婿等人,也尽皆贬官,朝堂为之一清!

李隆基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当时,世人皆知李隆基宠爱张说与贺知章。但他处置两人的举动,却让天下为之震动。

随后,中枢下令严惩贪腐的行为,并明令要求各地的税赋不再解往朝廷内宫,而是用于充实各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可以说,这两道政令,从源头上保护了大唐的根基,并把“开元盛世”推向巅峰。也正是李隆基这一次大刀阔斧地惩治贪官,并提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政,才让“开元之治”成为后世治国的榜样。

而张说经过这次打击后,也切实认识到做官的本分。

又过了2年,唐玄宗再次拔擢他为丞相,张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终成一代名相。公元730年,张说去世,唐玄宗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文,追赠其太师,赐谥文贞。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