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古玩收藏“三不买”分别指什么?

2020-09-05 16:25:03 作者: 长知识:古玩

“一不买”:不懂行不要买 古玩收藏分为古陶瓷、青铜器、玉器、木器、书画和杂项等几大门类,每件古玩都属于一个门类。

如果收藏者对此门类的知识不够了解,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千万不要去买。

文物收藏是件非常有魅力而又会给收藏者带来极大乐趣的文化活动。但成功的难度很大,失败率非常高。不少收藏爱好者低估了它的难度,致使收藏界总体状况极不理想。

仅以收藏古陶瓷者为例,百人之中最多能有一二人成功,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收藏状况可用二十四个字来形容和概括:

既“辛辛苦苦、赝品为主”,“全军覆没、惨不忍睹”,稍好者也是“起早贪黑、破烂一堆”(破烂是指无价值的低档物,“精残”、“高片”不包括在内)。

误入这种歧途者不是个例,从北京到全国,从海内到海外大有人在,其数量难以统计。能够成为收藏成功者靠的是有天赋加勤奋才能完成。

不是仅靠看几本书,多翻几本图录,多看几期收藏节目就能成为合格的收藏者。

有一些收藏爱好者在收藏界奔波了一辈子,外行人看他像内行,内行人看他却是一条腿迈进收藏大门,而另一条腿还始终留在门外,他们根本就未入行,这样的人虽然已病入膏肓,自我感觉却是无病健康,这正是最悲哀之处,这就是不入行就要捡漏而造成的后果。

老古玩行流传着这样一些警示语告诫人们:“不入其行,不捡其利”、“隔行不捡利”等。

“二不买”:

有怀疑的不要买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为了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工艺,国务院下达文件倡导恢复传统的工艺品制造,在陶瓷业首先恢复了钧窑和磁州窑两窑的试烧,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经验积累。

目前的仿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仿造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先进的仿造技术制作出可以乱真的仿品牟取暴利,其不法行为严重破坏了收藏市场的秩序。

这些仿品是“三结合”的杰作,它们以传统的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又以先进仪器相辅助来制造,高仿品的相似率能达到真品的百分之九十九,还有百分之一、二的差距,仅凭这百分之一的差距就可以作为辨别真伪的依据。

在鉴定古玩时要敢于对古物百分之一的怀疑推翻百分之九十九的肯定,只要不是内行人都认可,都认为是“大开门”的收藏品就不要买。

举一例来说明,一位收藏爱好者准备买一个宋代磁州窑的剔花罐,他请一位资深藏家为他掌眼把关。

这位藏家指出剔花罐存在的疑点:

一是它的器型与真品相比有微小差别

二是剔出的花纹缺乏真品的神韵,另外胎和釉与真品相比也有微小差距,根据上述观察可判断它是高档仿品,不是“大开门”的东西。

因此劝他不能买。收藏者以此理由给卖家打电话说明决定不买的原因。

那位卖家说:“你找的这位专家只会看‘大开门’的东西,不会看特殊的藏品”。

此话让人费解,难道世上真有看着“不开门”而实际上是“开门”的特殊东西吗? 真东西永远是“大开门”的,“不开门”的永远成不了真品,鉴定中绝对没有双重标准。

这个例子说明了只要有一点点的怀疑,不是行里人人认可之物,坚决不能买。

“三不买”:不符合市场价位的不买 现在古玩市场里的真品已经不多,真品中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这些高品位高价值的藏品都在少数资深收藏家和有经验的商人以及大拍卖公司手里,他们绝对不会把价值卖错,初学者根本没有机会捡漏,如果在市场上出现一件低价位高品质的藏品,就像大草原中出现一只肥兔,天空中已有上千只雄鹰在等待捕获。

在初学者连兔子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时,就已成为有经验猎手的战利品了。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买符合市场价位的藏品,真品要用真品的价格来买,没有经验的收藏者就是用真品的价格也不一定能买来真品,如果用捡漏价买来的就一定不会是真品。

不论是收藏爱好者还是资深藏家,希望在古玩收藏的漫长过程中始终都要切记这“三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