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失败,清朝赔日本两亿白银,两亿两价格是怎么定的?

2020-09-06 16:25:53 作者: 甲午海战失败

1894年,当时的清朝和日本海上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我想提起这次大战世人大多是不愿意提及的,当时的“北洋海军”号称是“东亚第一,世界第六”,而日本当时在慈禧等人的眼里实属“弹丸小国”。

最终的结局大家肯定想到了,祸国殃民的慈禧在大战来临前一意孤行的要办六十大寿,并挪用了当时海军的军费,殊不知当时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已经国力大增,而慈禧一意孤行的后果换来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页”。

马关条约的屈辱,赔付日本三亿两白银

“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侵略了我国大片国土,而此时的清朝海军在那场大战之后已经一蹶不振。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慈禧面对列强的方法还是原来的法子:

烦我大清者,虽远必赔。

然而事实还是出乎慈禧的预料,因为在马关条约面前是日本的狮子大开口,首先清朝需要全部承担日本在战争之中的所有花费:

国库存金2344万日元,公债11680万日元,特别资金7896万日元,陆海军恤兵捐纳金278万日元等等,共计约2亿日元。

而在这问题的基础上,日本继续加价,需要清朝双倍赔偿日本损失,大约就是5亿日元,折合当时的汇率的话就是2亿白银,所以一开始清朝提出的赔付金额不是2亿,而是3亿白银。

事实上,这个条约无论怎么看都是丧权辱国的,然而在日本的巨大压力面前,当时的慈溪老佛爷还是答应了日本的这个要求:

一个是因为当时慈禧确实被日本打怕了,当时的整个清朝还未从甲午海战的失败之中走出来,各地士卒训练低下,士气低落,殊不知此时的日本其实也是强弩之末,一场“甲午海战”几乎也是耗空了他们的国力。然而战心方面却是无法弥补的。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由于慈禧担心继续和日本开战恐怕会引发当时更大的动乱,如果继续和日本打下去,不但外患没有清理,内部也会因此分裂,虽然清朝提倡“满汉一家亲”,可是事实上他们始终对汉人心存芥蒂。

所以,为了尽快结束和日本方面的战事,慈禧答应了日本的狮子大开口,赔付日本3亿两白银,要知道这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5年财政收入,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甚至在此基础上,慈禧老佛爷连清朝发源地辽东半岛都割让了。

李鸿章赴日谈判,一颗枪子少了一亿两

在“甲午海战”后,慈禧便将“马关条约”的签订协议全权委托给了当时的“柱国大臣”,那个历史上受人非议的李鸿章。

1895年,3月23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率领一干要员东渡日本和日本谈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注定了此次谈判的艰难。

谈判之初,李鸿章便希望两国迅速进入停战状态,然后再根据条款进行逐一协商,然而作为战胜国的日本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放过这个机会,在条款问题上寸步不让,由此谈判也陷入了僵局。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双方都想不到的事,在第三轮谈判之后不久,李鸿章突然遭到当时日本一个暴徒的突然袭击,导致李鸿章受伤。

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李鸿章的伤势是次要的,他们更关心的则是假如李鸿章因为这件事而中止和日本的谈判,在回到清朝之后对日本的行为加以驳斥,那么很有可能在国际上引来其他列强的同情,在巨大的利益链面前,日本必然会受到巨大损失。

故而在此基础上,日本则不得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让步,在经过几轮的商讨之后,日本在原来3亿两的基础上不得不缩减一亿两,并割让了大片领土的主权。

而慈禧想不到的是,也就是这批白银才最终让日本真正开始崛起,凭借着“甲午海战”的赔款,日本得以真正成为真正的世界列强,所以慈禧的行为已祸国殃民形容她的确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