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富裕的朝代,败在了一句真理上,从此落后世界

2020-09-06 19:29:04 作者: 中国最富裕的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宋朝是最富裕的朝代,那个时候经济十分的发达,而且最难得的是,它是鼓励商品经济的,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在宋末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宋朝很多大城市没有宵禁,这可是对人的自由一个重大的解放。如果中国按这个轨迹发展下去,可以预见,中国肯定会继续领跑世界文明的。

但是后面宋朝灭亡而打断了这一进程 。后面的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他们又开始走重农抑商的老路子。那资本主义啥的,自然是想都不敢想了。

虽说明朝跟清朝看着还是挺兴旺的,但放眼整个世界,其实世界文明的重心,已经转到西方了。那个这单由谁来买呢?

我们都知道,最后这个单都是由近代的中国老百姓来买的,落后就要被欺负,落后就要被挨打。可事实上,近代中国的落后,其实是从宋朝灭亡就开始了的。

那宋朝为什么灭亡呢?首先是北宋的灭亡,北宋一亡,宋廷南迁,肯定只能偏安一偶了,北宋为什么灭亡呢?这可能要追溯到一句话:在德不在险。

这句话是战神吴起说的。吴起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是一个富二代,可是为了能当官,他们家花了不少的钱,最后是搞得倾家荡产,但却没捞到一官半职。后来邻居乡里都嘲笑他,他一气之下杀了三十多个人,跑路之前他跟自己老妈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家。

本来吴起是去学儒学的,但是他老妈去世,他没有回去,儒家思想是讲究丁忧的,他的老师觉得这吴起是个不孝的之人,不配做儒家弟子,就把吴起逐出师门。

吴起就去当兵了。前面说了吴起这人是个狠辣之人,这样的人打起仗来最是不要命,他以少胜多大败了秦军,从此就名声大振了。

当年魏武侯夸耀他的魏国山河之固。吴起对了一个在德不在险,认为一个朝代要兴旺,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山河巩固。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正确的真理并不是放之四海都准,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照搬经验主义,掉下来砸得可是自己的脚。

比如后面有一位仁兄就照搬了这一句话。这位仁兄是赵光义,他是跟他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说的。

赵匡胤平定天下之后,他就一直想把都城搬到洛阳去。

为什么想搬到洛阳去呢?一是他本来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所以他对洛阳很有感情。再者他对洛阳地理山势特别了解,知道洛阳是个适合当首都的地方。

为了能够顺利迁都,赵匡胤做了很的准备,比如把他爹赵弘殷葬到离洛阳很近的巩义。就是希望将来搬到洛阳去,而赵匡胤的进一步想法是,先搬到洛阳,再搬到长安。

因为论地理,长安最适合当首都,易守难攻,再加上当时中国的防守重点已经从西北到了东北,要防东北的敌人,长安有很大的一片缓冲地带。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当时宋都汴梁的地理,这个地方可以说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就是水运特别发达,南方生产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运运到汴梁来。

汴梁交通方便,对一个进攻型的帝国来说,这当然是好的,因为出兵方便嘛。汴梁一代头目朱温就是在这里发的家。

但是,想要守江山,相对来说就不太合适了。因为这里没有地势之险,易功难守,尤其是五代时,中原三大战略防线,渤海海带防潜区,北京雾霾防空区,以及燕云十六防马区的防马区已经落在了辽人的手里。辽国的骑兵一个冲锋就到汴梁了。

那汴梁要防守住,就必须要驻守大量的兵马,到了宋后期,汴梁附近已经屯了七八十万的大军。宋朝又搞的是雇佣兵,我们知道养兵开销可是不少,当兵的都是只吃粮不种田的,要养活他们,基本上消耗了运到京城粮食的绝大部分。

因此,赵匡胤他就想到了,把都城搬到长安去,利用那里的地势之险,就不需要百万大军了,最多二十万就行了,十万京城,十万地方。

这个想法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可是没想到大家都反对。大臣们反对是因为他们多数根基都在汴梁,那要搬到长安去,原来的积累不是全都白费了,又要重头开始,通常历史上迁都,反对声最大的就是大臣,因为他们损失大呀,搬了家,原来那精修的房子不是白瞎了吗?

还有赵光义他也反对,他为什么反对,我觉得,他肯定是为了拉拢那些大臣的人心。大家七嘴八舌讲了很多反对理由,像什么长安交通没有汴梁方便什么的。而赵光义就说了这么一句:在德不在险。

这句话就很诛心了,言下之意:哥,你想搬洛阳,是不是你德不行啊。你德要行,那汴梁同样也是能坐稳天下。

在德不在险是对的,但是我们知道,人心是最难管控的,如果完全依靠个人的德行去管理国家,那通常会出问题,因为你没办法保证每个人皇帝都是好的,都是有德的。那如果搬到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就算是皇帝没有德,至少还可以依靠地势险要来周旋一下,有战略转移的空间啊。

可这句说到这份上了,赵匡胤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但他依然说了一句话: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结果就被他说中了。

百年之后,北宋被人家金兵一冲击就亡国了。

而赵匡胤之所以放弃迁都,其实他还另外的准备,那汴梁没有险要,但如果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险不就有了吗?所以,赵匡胤最后发动北伐,为大宋朝拿回险要。结果还没有完成这项任务,莫名其妙就死了。他的弟弟赵光义当了皇帝,也接着北伐,不过,他的指挥就真的应了那句话:此人索不知兵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