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因独具的人格魅力和雷霆手段,才能够战胜强己数倍的项羽

2020-09-06 19:35:21 作者: 刘邦:因独具

如此一来,彭越会尽心竭力的帮刘邦打项羽。垓下之战中,如果没有梁王彭越的帮助,刚刚吃了败仗的刘邦,是万万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2.畸形关系,不是长久之计

韩信和彭越的这两个王号和封地,根本就不是刘邦自愿给出的。只是此二人拥兵自重,战乱之际,根本就不会全心效忠刘邦。如果不给他们画饼,开出条件,让他们看到切实的好处,这些人又怎么会全心全意的去打项羽。

这种关系对于双方而言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大家都知道彼此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就看哪一方,先发难了。那当然是坐拥整个江山的刘邦先坐不住,因为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害怕这些诸侯王们会引发战火。

而且,他们根本就不听从皇帝的命令。只有开出足够优越的条件时,这些人才会义无反顾的帮皇家出力。所以,刘邦想的是趁自己还有能力,就赶紧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其实自从项羽战败以后,直到刘邦去世,他都一直在为加强皇权努力。铲除那些异姓王,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中国的皇权专制社会,一路走来,不过就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三)、灭西楚是攘外,除异姓王为安内

汉朝初立,韩信、彭越、英布还有张耳这八人纷纷被授予王爵,地位是何其的尊贵。这是刘邦答应过的承诺,也是这些异姓王们死于非命的祸端。就像朱元璋给出的免死金牌一样,表面是丹书铁券,其实是恐怖的催命符。

他们有的是项羽旧部,有的是和他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股肱之臣,但是在皇权面前,他们不论是什么身份,都因为异姓王,而殒命于斯。

1. 巩固统治,为儿孙减轻负担

不论是权势滔天的彭越和韩信,还是比较听话的卢绾,他们对于刘邦而言都是威胁。而且,当时的匈奴人屡屡袭扰北方边境,如果不先把内部的隐患铲除,他没有办法抽出身来,全面对付胡虏。

就像后来的苻坚,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就匆匆南下攻晋,结果断送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刘邦而言就是非他刘姓,其心必异。他对这些人根本就不信任,就趁着自己还有能力把他们都灭掉算了。

而且刘盈为人孱弱,虽然刘邦屡次想换掉这个儿子,奈何皇后吕雉势力太大,让这个皇帝左右为难。无奈,他只能默默的接受刘盈继位。

不论如何,这也是他的亲儿子,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刘盈往火坑里跳。刘邦知道,以刘盈的性格根本无法操控那些看似老实温驯的诸侯。只要自己一死,他们很有可能串通反汉。

2."家天下"的影响

"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击之",自从秦始皇那个时候开始,皇帝就把天下当成了自己家的私人财产,到了刘邦这里,此思想愈发加深。所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邦心想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要分给外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谁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包藏祸心,而且个个都不是善茬。他们能帮着自己在如此困顿的情况下打败楚军,就有可能联合起来,推翻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而且,在刘邦看来,不应该由外人瓜分自己后代的土地。

汉朝的所有疆域,都是他留给子孙的私人财产,怎么能够让别人在上边盘踞。天下平宁之日,正是他刘季卸磨杀驴之时。结语:

虽然那些异姓诸侯们暂时都没有萌生反意,可留着他们早晚是个祸害。他们手里有兵,有粮,有百姓,随时可以起兵与朝廷对抗。

要是不尽早的清理门户,以后终会酿成大祸。这是刘邦自己种下的果子,即使再棘手,他也不能留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