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建得好不好,为何成为古罗马考察官员业绩的重要指标?

2020-09-07 12:24:29 作者: “澡堂”建得

另据记载:康斯坦丁时代罗马共有9条供水渠道,通过这9条渠道将水送到11间大型公共豪华浴厅、许多普通的浴室、公共喷泉以及千家万户,用过的废水通常被引到制革厂、染色厂或地下水沟里。

在罗马所有的伟大的建筑中,高架引水桥是罗马讲究实用主义和建筑优美相结合的一个典范。罗马人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一位负责水道工程建设的罗马官员曾自豪地说:“我们有这么多不可或缺的引水道结构,供给我们的水量是如此巨大,相比之下您可以想像,那些呆笨的金字塔和那些无多大用处却非常著名的希腊神庙,会居于什么地位?”

这正反映了罗马人处处注重实用性的民族特性,这些水道的修建解决了数量众多的公共浴场的水源问题,从而使发展大型公共浴场成为可能。

2、浴场建筑技术

罗马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创建虽然不多,但他们在建筑上的成就绝对令后世赞叹不已。

古罗马的公共浴场是当时功能、结构和施工技术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整体建筑气势恢弘,由于要经得住水汽的侵蚀,因此一开始大多数浴场便采用砖石结构和拱券式设计,即柱式与拱券的结合,这是罗马建筑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这种部分或完全的拱券式棚顶在希腊化时代即已被使用并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扩大空间。同时罗马人一改希腊传统的直线式建筑,讲究大胆、堂皇,采用亚洲与埃及的拱形曲线,使力与美从中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而且罗马人将柱式建筑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建筑物装饰,柱子不再像古希腊人那样立在柱基上,对建筑物起支撑作用,罗马人则经过自己的变通,只是保留了柱子的造型,柱子的支撑作用被“取消”,真正支撑建筑屋顶的是混凝土墙壁。

在建筑的时候,罗马人沿张力线用砖铺成一个拱弯的网,然后把“水泥”灌入屋顶木架,据此发展成为接合的拱形圆顶,以便能够支持较重的上层建筑及承担横向的冲力,这种建筑形式使浴场建筑臻于完美。

例如,卡拉卡拉浴场的建筑结构就显示出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屋顶采用拱顶和穹顶,其中温水浴大厅长55.8米,宽24.8米的大屋顶是用天然混凝土筑成的十字交叉穹顶。穹顶支撑在8个巨大的石墩上。因这个大厅四周的建筑物较低,故在大厅穹顶的四面开高侧窗,使整个大厅的光线十分明亮,这种巨型拱顶和高侧窗的建筑结构方式,对后来基督教教堂建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罗马人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则主要取自火山灰,是一种“天然”水泥。这种火山灰是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高温对石灰石进行“处理”的结果。经过高温处理的石灰石经历了一次化学物理反应,等于经历了后来人工制造水泥一样的生产过程。这些水泥是性能很好而且廉价的建筑材料。这些宏大的浴场以水泥作墙面,内部装饰富丽,地面铺着瓷片,有的甚至还有彩色瓷片镶嵌成各种图案,有花草和各种动物,常见的是鱼。整个浴场内有大理石及镶木的通道、彩色缤纷的圆柱、雕花的天花板、精美的绘画与雕塑,可见当时室内多么华丽考究。

3、中央供暖系统

古罗马的中央供暖系统即在地下的加热系统是罗马建筑的一个主要特色,它可能发明于公元前1世纪。

在当时的公共浴场中,加热的房间有由砖头和石头支墩支撑的地面,或者偶尔由石头或成排的砖通道建成一个固体通道,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热气通过。地面本身是砖结构的,加热很慢但能存住热量,热气从地下的火炉里传出,这提供了主要的热量,然后通过成排的瓦片通道或者墙里的烟道,最后从房顶的屋檐下散出。

在公共浴场中,火炉上的一个加热装置提供热水,热气和热水能首先被传递给最热的房间,例如干燥室、热水室和出汗室,然后,当它稍微凉了之后,进入次热的房间如微温浴室,以此类推最后进入冷水室,这样的一个系统最大可能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这种中央供暖系统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由于热度很高,设计科学合理,这种系统在大型建筑物和富贵之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小普林尼的私人别墅中就有这样的设备:从一个大厅出去有一条通道通向一间卧室。通道的地面铺着地板,下面有火炉,两壁有热管子把热气引向其他相连的屋子,可见这种技术在当时的应用是多么地广泛。

参考文献:

郭长刚《失落的文明·古罗马》

张屏《失落的文明系列·凯旋瞬间:古罗马文明探秘》

滕加平《罗马洗浴文化与社会生活》

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