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八回中有:(司马师率军)一直赶到阳平关,却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在两边暗中埋伏下连弩百多张,一弩连发十支,并且都是药箭。两边弩箭齐发,前军连人带马被射死的不计其数,司马师在乱军之中逃命而回。
央视版《三国演义》里的连弩
其中的“连弩”被视为诸葛丞相发明的又一门神器,因此也称为“诸葛弩”,后来它逐渐被神话,在传说和游戏里无往不利,无坚不摧。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诸葛弩”吗?
它真的是诸葛亮发明的吗?
它确实如此威力强大吗?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很可能来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其中注引《魏氏春秋》:“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其实,仅仅根据这段古文,问题就很大。根据传说,诸葛弩是一种很轻便的、可以单人手持的古代“机关枪”。
但如果真的“以铁为矢”,还要矢长八寸,一弩十矢,这一个人怎么抬得动呢?
后来明代的《天工开物》和《武备志》中都记载了“诸葛弩”,但是都指出“诸葛弩”不过是一种居家旅行、防贼防盗的器具,并非威力强大的武器。《天工开物》:“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防窃具,非军国器。”你看,它的射程也只有20多步,这那能上得了战场?
《天工开物》里的连弩《武备志》中如此记录:“东南人喜用之,然力轻而不能伤人。”“此弩懦夫闺妇皆可执以环守其城,一弩连发十矢,铁簇涂以射虎毒药,发矢一中人马见血立毙,便捷轻巧即付骑兵亦可执以冲突,但矢力轻必藉药耳。”
也就是说,诸葛弩杀伤力并不强,必须借助毒药,才可以用于守城,哪怕力气小的男人和女人都可以用。
游戏《文明4》中,中国文明的特殊兵种:诸葛弩
其实呢,弩在英语里叫做crossbow,也可以翻译成“十字弓”,从样貌上来看,这更像一把“横弓”。
弩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弓箭,它多出来了弩臂和弩机两个组件,因此制作成本更高。在战斗中,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装填,影响了发射效率。
但由于机械设计的存在,弩的射程更远,最远可以达到600米。它还可以让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瞄准,所以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
在古代的实际条件下,最重要的是,一个弓箭手可能需要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才能勉强投入战斗,在战场上真正有价值的都是从业十几年的老弓箭手。
而弩就非常亲民,对操作者的要求一点都不高,对一个民夫来说,几天就可以上手,一个短期征召(40天左右)就能成为合格的弩兵。
自古以来,弩就是一种使用十分普遍的武器,它很可能发明自公元前1000年前后(一说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就已经发明了弩),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鲁国墓葬里都曾经发掘出当时的弩机。
公元前4世纪楚墓中出土的弩机
出土的汉代弩机
秦始皇陵中也发掘出了大量的弩机部件,当专家们仔细分析以后,惊人的发现,秦代的弩机标准化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把一件弩机的零件拆下来,装在另一件弩机上,竟然毫无违和感,即插即用。
这说明当时秦国的军工厂已经开始进行了标准化生产,
这一点貌似不起眼,在当时却十分重要。
你想想啊,战场上各种场景切换,环境千变万化,武器的威猛精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结实耐操。弩虽然是一件常用武器,青铜弩机本身不易损坏,但弩臂、弩弓都是木质,弩弦一般用牛筋制成,在战场上受到撞击、火烧,难免会有损伤。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后,难道就将这把坏弩当垃圾扔掉吗?这当然太浪费了,在当时,青铜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呢。
所以,将弩的各个部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将军们再也不怕士兵们弄坏弩啦。把弩机带回来,拆掉重新装一下就好啦。
出土的战国时期弩机里的扳机
关于诸葛连弩的传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下面这种,一排数箭齐出,这是一种古代“散弹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