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争,特别是古代战争,那种冷兵器时代。那种人肉为盾牌的时代。我们知道古代的人口总数往往是比较少的,除了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之外,还有一种便是战争。“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王朝的更替,又有多少无名枯骨深埋脚下。今天我们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们知道清朝后期,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屈辱无奈,知道我们闭关锁国下的危机。但是随着清宫剧的流行,我们也知道清朝在康熙雍正还有乾隆时期的美好盛世。
不论是哪个王朝,打下江山与守护江山是不变的准则。除了国家内部的治理,对外战争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增强国力与保护国家的办法。当然,从长远角度来看,战争的消耗对于整个国家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汉初的修生养息政策便是一个例子。因为战争的重要性,统治者往往会花大部分国库资源来招募军队与购买军备。当一个国家连军需都无法保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气运到头了。在战争中,一位优秀的将领是重要的。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清朝前中期鼎盛时的一名将领,杨遇春。清朝“福将”征战沙场59年,却从未负伤,专家:看他如何对待士兵。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清朝的背景,清朝不是汉族统治,而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满族作为统治阶级。我们知道八旗子弟,就是全是满族。这在一方面表示,清朝以满族官员为中心,对于汉人的任用,主要是作为地方官。不过也有少数在朝廷,但能做到高官的是少之又少。
杨遇春就是一名汉将,老家在四川,他是少数汉人官员中能得到皇帝赏识与信任的武将,在几代皇帝统治下都作为官员。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主要是平定了白莲教起义以及张格尔叛乱。当然其实有很多战役也是由他指挥,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这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以战争为荣,以沙场为家。
杨遇春其实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19岁考上武状元,到跟着福康安镇压田无起义,接着一系列国内农民起义。他的将才渐渐让他崭露头角,成为将领赏识的人。后来作为常胜将军又得到嘉庆皇帝的赏识,还被赐予黄马褂,最后官至陕甘总督,可谓平步青云。为什么他如此特别呢?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最不缺的便是各路英雄,各领风骚。这要从杨遇春身为一名武将,却从未受伤说起。清朝“福将”征战沙场59年,却从未负伤。
说到没有受过伤,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按照常理,就算不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只是战场上一名小兵,那有几次险象环生,那也是正常的。在贴身肉搏为主的战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面对如此,有人就说他是一位“福将”。一方面原因,当然是因为杨遇春高超的武艺以及军事才能,只有足够强大才能在杀敌的同时保住自己。只有智勇双全,才会有那么多胜利。那么另一方面是什么?这位清朝“福将”征战沙场59年,却从未负伤,专家说:看他如何对待士兵。
刀剑无眼的战场,再厉害的人若没有其他人合作,那又怎么能安然无恙。杨遇春最重要也是最为美德的就是,对待自己的士兵如同自己的兄弟。从不搞特殊待遇,吃穿用度一律平等。所以,士兵对他也是死心塌地,战场上都奋勇杀敌,保护他们敬爱的将领。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人心二字。我们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与陈友谅的战斗中,就是人心,让他以少胜多,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而杨遇春的毫发无伤,靠的依旧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