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是俩小人策划的,唐文宗或不知情,事后仇士良未强势专权

2020-08-01 18:55:41 作者: 甘露之变是俩

唐朝唐文宗时期发生过一次很重要的时间,也就是甘露之变,大家熟知的甘露之变应该是三国时期曹髦欲讨伐司马昭,结果被杀的那次,唐朝中后期的这次甘露之变,被认为是,唐王朝宦官大肆专权的开始,“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皇权进一步被打压,但是个人感觉,唐王朝的宦官专权并未有东汉以及明朝时期那么严重,对于大唐来说,藩镇才是祸国的根源,而不是宦官专权,宦官集团对唐王朝的具体行政事务以及财政事务影响也不大。

其实我们回顾唐朝中后期宦官的影响皇位的几次事件,唐顺宗基本上是被宦官俱文珍强行禅位于唐宪宗的,一个原因是唐顺宗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而另一个愿意是最主要的,就是他在位时期推行的,由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引起了唐王朝守旧实力的不满,朝中大臣是不支持的,加上唐宪宗还有提前继位的野心,所以说唐顺宗的退位不是宦官势力强大而威胁到唐顺宗的皇位,而是各方反对革新实力在一起作用的结果。

唐宪宗传言是被宦官毒死的,但是他也是晚年喜欢求仙,想要长生,他的死的确可能与宦官有关,可是大家不要忽略另一个股势力,也就是郭妃集团,在唐穆宗继位后,原本唐宪宗宠信的宦官都被做掉了,只有选择了支持唐穆宗的活了下来。唐敬宗的确是被留刘克明所杀,可是大家也不要忽略,当时刘克明并不是受宠的宦官啊,唐敬宗在位时,权势最高的宦官是王守澄,他是想要拥立绛王李悟,凭借拥立之功,提升自己的地位。

唐朝中晚期的宦官大多都是为了新主子而弑君篡位,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势,必须依赖于皇权,所以说唐王朝宦官再强势也只是帝王的家奴而已,在凶残,被灭也是分分钟的事情,你去看唐朝中后期有为的帝王,在位时期都会打压宦官,前朝权势滔天的宦官基本上都会受到清算,这些帝王也绝不是宦官集团的傀儡。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唐文宗时期其实是已经压制了宦官势力的,也就是王守澄被诛杀。

《旧唐书.宦官.王守澄传》太和九年,帝令内养李好古齑鸩赐守澄,秘而不发,守澄死,仍赠扬州大都督。

王守澄的接替者是仇士良,甘露之变就是针对仇士良去的,那么唐文宗有必要针对仇士良吗?个人觉得没那个必要。唐宪宗曾经对宦官集团的评价就很客观。

《旧唐书.宪宗本纪》此家奴耳,向以其驱使之久,故假以恩私;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

说白了宦官就是替君王办事的,是君王的家奴,宦官的尴尬地位是,他没有篡权的动力,权势再大,即便杀了皇帝也只能从宗室中找人继位,自己当不了皇帝,而且唐中晚期的有为君王在继位前都很会装,让自己表现的很平庸,一旦继位立马励精图治,首当其冲的就是处理宦官集团。

但是唐朝中晚期的帝王还离不开宦官,因为之那个动乱时代,能够死心塌地守护皇帝的就只有这些无根之人了,唐德宗的遭遇给后世君主上了一次生动的课程。

《旧唐书.德宗本纪》泾原军出京城,至浐水,倒戈谋叛,姚令言不能禁。上令载缯彩二车,遣晋王往慰谕之,乱兵已陈于丹凤阙下,促神策军拒之。无一人至者。与太子诸王妃主百余人出苑北门,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方教射于军中,闻难,聚射士得四百人扈从。

这件事是让宦官开始执掌神策军的诱因之一,在唐德宗想要平定李希烈的反叛时,兵力不足的唐中央调动边防的泾原军去围攻李希烈,在泾原军路过长安时因为赏赐问题发生动乱,唐德宗急忙令神策军护驾,结果一个人都没来,唐德宗只能带着亲近之人逃离了长安。

当时执掌神策军的是白志贞,他为何没去护驾呢?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神策军使白志贞掌召募禁兵,东征死亡者志贞皆隐不以闻,但受市井富儿赂而补之,名在军籍受给赐,而身居市廛为贩鬻。

简单来说当时的神策军就剩下个壳了,毫无战力可言,但是即便如此,德宗有难,白志贞是没有一点护驾的心思,坐看乱军肆虐长安城,受到惊吓的唐德宗认为文武臣僚都不可信赖,关键时刻都靠不住,所以开始让宦官执掌神策军,这也是后世帝王都遵循的,因为让宦官执掌神策军要比其他人更加稳妥,毕竟让宗室执掌神策军,分分钟容易发生篡位事件,让再朝文武执掌神策军,那就是在长安城在培养一个藩镇,只有宦官掌握神策军,才能让帝王在藩镇割据的时代掌握一支自己能够调动的军力。

话说回来,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唐文宗时期,已经搞掉了王守澄后,就没必要杀仇士良了,唐文宗只要打压仇士良,让其当一个忠心的家奴就可以了,没不要彻底消灭整个宦官集团,那样的话,反倒是让文武集团做大了,这才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而且我们再来看看甘露之变的主谋者,李训郑注,两人的身份很特别,算是宦官集团和文武集团之外的一股势力,他也是来者于宦官集团的,由王守澄举荐,得到了唐文宗的宠信重用。

《旧唐书.李训列传》自言与郑注善,逢吉以为然,遗训金帛珍宝数百万,令持入长安,以赂注。注得赂甚悦,乘间荐于中尉王守澄,乃以注之药术,训之《易》道,合荐于文宗。

李训好歹是出自陇西李氏,郑注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市井之人了,据说他本性鱼,不知道干了什么坏事,改名换姓。

《旧唐书.郑注列传》郑注,绛州翼城人,始以药术游长安权豪之门。本姓鱼,冒姓郑氏,故时号鱼郑......李愬为襄阳节度使,注往依之。愬得其药力,因厚遇之,署为节度衙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