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木工、宠信魏忠贤,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昏庸吗?

2020-09-07 18:28:13 作者: 爱玩木工、宠

历史上因为有个人强烈爱好而被贴上标签的皇帝有很多,例如被称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蛐蛐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蹴鞠皇帝”唐僖宗李儇、“花石画家”宋徽宗赵佶等等,可许多人也许不知,还有皇帝极为喜爱木工活儿吗?

说起来,明熹宗和元顺帝都是鲁班之艺的忠实门徒,二人相较起来,擅长精雕细琢、动手能力十分了得的明熹宗要比喜爱创意设计的元顺帝更胜一筹。

而偏巧这些拥有“雅好”的皇帝在史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人所诟病,甚至绝大多数都是亡国之君。

拿明熹宗朱由校来说,虽然他不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但人们还是认为他只知沉迷于木工之好而不理朝政,实属昏庸无能,还送了一顶“误国之君”的帽子给他,说“明朝实际亡于天启”。

但若是细细地研究一下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所作所为,我们不难发现朱由校的帝王智慧显然被《明史》严重地低估了。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作为明朝灭亡前倒数第二任皇帝,他16岁继位、23岁病亡,在位时间仅为7年。

相传他因酷爱木工活儿而对朝政坐视不理,纵容宦官魏忠贤及乳母客氏联手专权,迫害试图振兴朝纲的东林党人,制造了数次冤狱,不断激起民怨民愤。

只拿“皇帝”当兼职的朱由校对朝政的放任不管不仅令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还让后金认为明朝政府软弱可欺、继而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

不论是“明朝实际亡于天启”,还是“天启不死,大明不灭”说得都是一个意思:如果朱由校能在明末时期励精图治、力挽狂澜,或许大明朝还会向下延续那么三五十年,不至于在天启帝朱由校死后,其弟崇祯接手主政没几年便亡国了。

可是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记述明熹宗朱由校的《明史》是推翻明朝的清朝统治阶级命人书写的,主观意识浓厚,我们还是更应从客观史实中找寻真相,公正地评价明熹宗朱由校的治国修为究竟有几分。

明朝的政治生态,自从明宣宗朱瞻基晚年开始就变得越来越不正常。

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殡天西去,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临朝称制。

然而令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还不到1个月的时间,明光宗就暴毙于宫中,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朱由校很快就成为了新帝,那一年朱由校16岁。

少年皇帝十分惊讶于父亲之死,朱由校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着手调查父亲的死因,明里暗里,朱由校都遣使了不同的人马以图早日摸清父亲死亡的真相。

可查来查去,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确切结论,因此而获罪问斩的也不过是三两个替罪羊。

朱由校没查清父亲的死因,却无意中看透了朝中明里暗里涌动的急流和政党相争之下朝政的畸形和混乱。

他眼见由一众书生组成的东林党人正和由宦官组成的阉党之间正开展着权力之争,根本没人关心皇帝的安危,自己的皇权即将被胜利一党所左右。

年少的朱由校即位不久,虽然嗜好木工,但还没有傻到愿意沦为群臣的玩物,更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不明不白地死去。

于是朱由校表面上醉心于木工,实则扶持宦官形成阉党,以阉党的势力来制衡不可一世的东林党。

虽然魏忠贤是个超级有名的奸臣,还是一个宦官,但他非常好用,起码对朱由校是绝对的忠诚。

不像一介清流的东林党人,只会迂腐地谈政论道、难出实绩,若东林党人一旦乘风得势,还不得集体弹劾醉心于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吗?

看到这里,你还能单纯地认为明熹宗朱由校是个两耳不闻朝政的木匠皇帝吗?

朱由校登基后不久,女真人所建立的后金便开始日益强盛起来,他们久居于塞北苦寒地带,早就觊觎中原和江南丰富的物产和财富,于是便时常举兵进犯明朝边界。

不久,明朝就丢失了辽阳等军事重地,朱由校意识到来自北方的威胁,很快就提拔了武将袁崇焕、孙承宗、袁可力、毛文龙等人,命他们戍守北疆。

孙承宗坐镇的关宁锦防线能抵御后金的进攻,戍守皮岛的毛文龙则可以随时配合军事调度、从背面骚扰后金的军事腹地,二人合力便能牢牢牵制住后金,确保北地边防无忧。

后来,听命于朱由校的魏忠贤一手遮天,时不时地就陷害忠良。

可明熹宗朱由校却心里有数,他一边快乐无比地当着木匠,一边通过魏忠贤把控时局。

消息灵通的朱由校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论魏忠贤怎么折腾朝臣,只设一条底线不可逾越——镇守北地边关的几位武将绝不能动,皇帝朱由校力保他们绝对安全。

这样看来,朱由校还是挺聪明的,不算昏庸。

在明清历史中,袁崇焕可以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英雄将领,他可是明熹宗朱由校一手提拔起来的,颇有胆识和军事才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