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狄仁杰被称为“唐室砥柱”、大唐名相,而不是武周名相

2020-09-08 00:02:44 作者: 为什么狄仁杰

有唐一朝,诞生名相无数,但论蜚声后世,以断案如神著称的莫过于狄仁杰。荷兰史学家高罗佩甚至称其为“东方的福尔摩斯”,直至当下,以他断案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传遍世界各地,使他成为一位东西方都负盛名的传奇历史人物。在正史中,他更是以“唐室砥柱”被记录在史书中,但他大放异彩的时期却是在武周时期,为何不称其为“武周名相”呢?

狄仁杰生平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至今,他的故里太原市狄村仍保留一株古槐,枝繁叶茂依旧,相传为狄仁杰母亲手植古槐旁有一通石碑,上刻“狄梁公故里”。其祖父狄孝绪,在唐初历任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诸军事、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临颍男。其父狄知逊是狄孝绪第五子,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被授以东宫内直郎。总之,狄仁杰并非传说中的贫寒出身,而是标准的官宦人家、书香门第。

作为家中的长子,与中国传统的家族一样,狄仁杰自然受到了父亲的严格教育。童年时的狄仁杰就表现不凡,据记载,有一次,他家的门人遇害,惊动了当地的官府,县吏奉命前来调查案情,全家上下都出来接受讯问,只有狄仁杰仍在房中读书。面对县吏的责问,狄仁杰回答道:“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狄仁杰小小年纪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识与胆识,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提到狄仁杰,我们必须要了解另一位大唐名人,他就是阎立本。没错,《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绘画作品就是出自他的手,流传至今。事实上,阎立本是一个被绘画掩盖了真实身份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右相、中书令等要职,是第一位赏识并擢升重用狄仁杰的人,对于狄仁杰而言,他可谓是一位颇具慧眼的伯乐。

唐高宗显庆年间,狄仁杰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出任汴州判佐。初涉宦海不久,狄仁杰便被胥吏诬告而遭羁押狄仁杰的案件由到河南道充任黜陟使的阎立本负责审理。经过深入调查之后,阎立本不仅发现举报之事纯属诬告,而且慧眼独具,发现了狄仁杰不凡的政治才干,称赞他:“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他不仅为狄仁杰平反,还以狄仁杰品行高洁、才千卓越,上奏唐高宗,荐举他出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狄仁杰在并州任上,表现优异,受到同僚和百姓的一致赞誉。上元二年,狄仁杰被调入长安,任大理寺丞,一步步地登上了高位,成为武周政权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虽然他历经宦海浮沉,几至危殆,但德才兼具的他已注定不再是默默无闻之人,一俟风云散去,便又重获朝廷的信任与倚重,最终成就了他流传千载的德誉美名。

狄仁杰对武周忠心耿耿,可为何史书却称其为“唐室砥柱”呢?

狄仁杰在武周时期,官位步步高升,尤其神功元年,狄仁杰又被调回朝廷,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再一次担任了宰相。之后,狄仁杰迎来了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期,虽已步入晚年,但此时的他地位尊贵,声名俱隆。

在无法为自己所掌控的宦海浮沉中,几起几落,狄仁杰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到一处,无不勤政爱民,造福一方,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政能才干,的确称得上是一位贤臣。而此后担任宰相的政治生涯里,狄仁杰的仕途之路渐渐趋于稳定,以他不凡的才能渐渐为武则天所信赖倚重,正如《授狄仁杰内史制》中所言: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岂惟怀道佐明,见期于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于尧舜。

史书记载说,武则天信任并倚重狄仁杰,群臣莫及,武则天常称呼他为“国老”,按照当时制度,宰相要轮流在政事堂值班,武则天考虑到狄仁杰年事已高,特令免除他的宿值。她还告诫其他宰相,如果不是军国大事,不许打扰狄国老。狄仁杰也多次曾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致仕,但武则天不予批准。她常常免狄仁杰行叩拜礼,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晚年狄仁杰的身体状况极差的情况下依然恪尽职守,操劳朝政,为国事而费心尽力,可谓是对武则天忠心不二。

史载“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因为狄仁杰的进谏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小处见大,且“善能断大事”,所以狄仁杰的意见往往能获得武则天的赞同。狄仁杰去世之后,武则天十分悲痛,哀叹道:“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每有大事难以决断时,武则天便叹息:“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可见君臣感情之深。

在武周晚年,武则天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在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父权社会中,在面对选择谁做继承人的问题时着实令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左右为难,一方面她是武氏家族中的人,另一方面她又是高宗皇帝的妻子,庐陵王的母亲。怎么选?这显然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圣历元年,武氏和李氏对皇帝继位人的争夺空前激烈。以武承嗣、武三思为代表的诸武不断请人向武则天进言,力劝她立武氏子弟为继承人。而支持李唐皇室的朝臣则通过各种途径阻止诸武的企图,劝武则天接回被废的太子庐陵王李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