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焦先:餐风饮雪,露宿穹庐
曲肱饮水归寒士,服气休粮号道人。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时注意防护呀。前文提及了一位汉末逸士扈累,这一时期也有不少留名于世的隐者。本篇就来聊聊焦先,字孝然。
焦先是司隶河东人,汉灵帝中平末年(189年),时年20余岁的他和同郡侯武阳相互依偎,时逢白波贼作乱,焦先他们为了躲避战乱就来到了扬州,焦先还在扬州完成了婚姻。直到建安初他们才归来,但是他们也就此离散,侯武阳去了大阳县落户,焦先则留在陕县。
建安十六年(211年),由于关中地区动荡,焦先和自己的家人都走散了,焦先一个人生活得极其艰苦,甚至要“食草饮水”,以此挣扎求存。不过大阳县长发现了他,本来以为他是个逃兵准备派人抓捕,但是侯武阳认出了焦先,对县长解释“这就是个狂士罢了”,这才让焦先重新被编入户籍。
和扈累的待遇类似,县里也是每天给焦先五升粮食,哪怕出于衣不暖身食不果腹的状态中,焦先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甚至在拾取粮谷的时候他都不捡大穗的。焦先是通过替他人劳作来获取食物的,只要吃饱就行也不要钱。
“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不取其直”——《三国志·管宁传》注引《魏略》
除去劳作时间,焦先碰到其他人时都会躲到一边,就像妇人们都会等他离开才出门一样,别人询问其原因的时候,焦先就自称为“草茅之人”,只想与狐兔为伍。他自己搭了个简陋的居所,天冷了也就一个人烤火取暖,一个人独处。
曹叡时期,他曾尝试横渡河水,稍作尝试后就说着做不到,这也让旁人觉得他可能还算正常人。曹芳嘉平年间,太守贾穆赴任的时候路过了焦先的住处,焦先就连续向贾穆行礼,但是不与其交流。贾穆说话他也不回,给他食物也不吃,直到贾穆说如果焦先不与他交流就不当这个太守后,焦先才说了句“哪有这种事?”,随后不再言语。
第二年魏国兴兵伐吴时,还人询问焦先的看法,焦先没有正面作答,就吟咏了一首《祝衂歌》,等到魏军落败后,人们还从中分析出了对于魏国、吴国的暗喻,自此认定他是个隐士。所以董经听闻此事后还特地前去探望焦先,但焦先一开始也不想搭理他。
董经知道焦先曾受过侯武阳的恩情,就主动提及“是否还记着侯武阳的恩情?”,这时焦先才开口“已经报答过了”,接下来焦先就不再说话了,不过这不妨碍董经认为他是“大贤”。后来一把野火烧毁了他的草庐,焦先就这么露天休息,下雪天也这么躺着,人们也不明白他这么做的用意,而且还不生病,至少活了百余岁。
“司马景王闻而使安定太守董经因事过视,又不肯语,经以为大贤”——《高士传》
这些隐逸之士的记载或多或少有些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