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天后宮中有很多牌匾,其中有三块牌匾,一般人不知是什么意思

2020-09-09 07:10:29 作者: 鹿港天后宮中

鹿港天后宫闻名天下。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鹿港天后宫更是必去的地方。建筑精致,香火鼎盛,门头挂有许多牌匾,其中有三块牌匾,一般人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鹿港天后宫是怎么来的?与妈祖有关。“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人民的海神信仰。她原名林默,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鹿港天后宫,就是妈祖庙之冠。据说,1685年,泉州人施琅从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湄洲迎接来妈祖,寺庙于1936年再次重建,庙殿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庙前的广场上,还有一座巨大牌坊。进入后,可以看到山门、龙柱、石壁和石楣,刻画的非常精致,全都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雕刻。

大殿内悬挂着乾隆御笔,盖用玉玺的横匾两块。上题“佑济昭灵”、“神昭海表”,另外,还有光绪亲笔颁赐的“与天同功”匾,同样悬挂于殿上。再仔细看去,庙的左右两方,都建有龙楼凤阙,分别为梳妆楼与升天阁,登临阁楼上,古镇风光,尽收眼底。由于鹿港天后宫太有名了,每年来此的游人络绎不绝,所以大殿内香火鼎盛。人气旺到什么地步?神像久受香烟熏染,竟然由原来的粉红色,变成黑色,信徒们善意地称她为“乌面妈”。

虽然庙内悬挂着许多牌匾,但其中有不少牌匾,一般人都不认识。第一块叫“虔迓灵庥”。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读起来晦涩难懂,但是第一个字代表着虔诚,第三个字代表着神灵,理解起来就非常方便了——虔诚就会迎来神灵的庇护。

第二块牌匾更隐晦——撫我則后。什么意思?查阅典籍就会发现,此句出自《尚书》记载的周书·泰誓下:“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翻译过来很好理解:“古人有言说:抚爱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敌。独夫商纣大行威虐,是你们的大仇。”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就可能理解为,对我好的人就是我的恩人,对我坏的人就是我的仇人。实在又朴素的真理。

第三块晦涩难懂的牌匾,挂在庙内的观音亭中。观音亭门口,有一对淡绿色石狮子,它们的材质看似是石头,其实是由糯米浆、石灰和黑糖水调和雕塑而成的,能够历经百年不腐。它们如此厉害,有什么来历?原来,清雍正年间,在澎湖设立澎湖厅,隶属福建省台府管辖,观音亭正是其中心。

了解它的背景后,再看亭内的“薄海蒙庥”匾,才能有所感悟。此块牌匾,也是寺内年代最久的古物,甚至可以称作“具有深厚渊源的历史见证”。为何这样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福州府平潭人詹功显,指挥的澎湖防御战大获全胜,书写了一曲“抗英保台”的爱国史诗。詹功显以军功,升官为澎湖水师协副将,是澎湖地区最高军事武官,从此驻守台澎三十年,爱民如子。

“薄海蒙庥”四字,就是詹功显所书的,意味着蒙神明庇护薄海,寓意深刻。毕竟早年先民从大陆渡海来台,一定会经过凶险的黑水沟——中间海峡。民众认为有神明的庇护,才得以平安。

往事悠悠,鹿港天后宫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背后的故事。悬挂着的牌匾,不仅饱含深意,更体现了中国牌匾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