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是我们的先辈留给世人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物质财富,其之所以极富价值,不仅因为它是"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因为它是先民抗御潮患的智慧结晶。悠悠钱江水,绵绵古海塘。钱塘江北岸海塘是世界上修筑最早,工程最大的海塘之一。
海塘默默无言地经受着千千万万次江潮的冲击,又是精神海塘身上的斑斑伤痕,记载着钱塘江北岸劳动人民抗御潮患的英勇斗争历史,凝聚着人民与潮患奋斗的智慧结晶,传承着人民抗御潮患的文化遗产。
从更早的版筑泥塘到吴越的竹笼石塘、宋代的柴塘,再到明清的鱼鳞石塘,每一种塘型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钱塘江两岸先民与大自然斗智斗勇,创作出的伟大作品。
从土堤到石囤木柜塘
金元以前,盐官的海塘只是土堤。由于土塘的牢固度不够,经受不住日复一日江潮的冲击,屡作屡坍。聪明的先辈就在元时创筑石囤木柜塘,它以栅作络实以砖瓦石填塞沟港以防涌入,如是沙涨塘身渐固。这种石囤木柜塘较土堤牢固度增强了不少。
变石囤木柜塘为鱼鳞石塘
石囤木柜塘由于互相不牵制,经受江潮冲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还是时常要被潮水冲坍。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修筑石塘。康熙年间,以块石垒叠的五十丈尖山石塘乃是海宁石塘之始。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钱塘江风潮大作,海宁境内的土塘柴塘石囤木柜塘尽决,唯尖山大石塘巍然独存。依照此法,乾隆二年初七日开始修筑鱼鳞石塘。
抛作丁字坝
钱塘江北岸海塘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塘基过高。以翁家埠至老盐仓一带海塘为例,塘脚普通刷深,塘基一般在吴淞零点3.5米左右,塘外又无护坦,因此全长9 公里的海塘内均出现险情。解放后,群策群力,人民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全线抛石36.2 万立方米,砼0.9万立方米,以护塘脚,同时修筑19条护塘丁字坝,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不难发现,钱塘江北岸海塘作为一种载体,它的价值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因为它记载着先民的历史足迹和奋斗精神,而现代人又在其中挖掘和升华了其精神思想,大大增加了知识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