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早逝,吕后却滴泪不流,神童劝群臣:让她哭,不然咱们都得死

2020-09-14 15:25:32 作者: 儿子早逝,吕

吕后,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皇后,也是个残酷而果决的女人,对于情敌和政敌,她从来毫不留情。然而吕后又是个舐犊情深的好母亲,对于儿子刘盈以及女儿鲁元公主,她从来都关怀备至,非常护短。

为了惩罚情敌兼政敌的戚夫人,吕后竟用惨无人道的“人彘”之刑施加于其身。见到戚夫人的惨状,仁厚的汉惠帝——刘盈大受打击,从此沉溺于酒色,在年仅22岁时便去世了。但是在葬礼上,群臣们却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史记·吕后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按照常理,面对独子的尸体,爱子如命的吕后必然会号啕大哭。然而在葬礼上,吕后却只发出哭声,落不下泪。这个奇怪的景象让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甚至连足智多谋的丞相陈平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就在这时,一位十五岁的神童突然拉着陈平说:“赶紧让太后哭吧,否则咱们都得灭族!”而这个神童正是留侯张良之子——张辟强。当时,他正在朝廷里担任侍中。

张辟强为何会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吕后和汉初群臣的关系说起了。

汉高祖刘邦崛起于布衣,而他手下诸从龙之臣也多是平民百姓。在秦楚之际,这些功臣帮刘邦披荆斩棘,最终打下了大汉天下。为了奖赏他们,汉高祖和功臣们立下了“白马之盟”:“非功不侯,非刘不王”。也就是说,只有立下军功者才能封侯,只有刘姓宗室才能封王。

由于汉初功臣,如曹参、周勃、灌婴、陈平等人都是立有军功之人。“白马之盟”的实质就是刘氏与功臣共天下,以军功为限制,严格限制其他人参与分天下这块大蛋糕。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功臣们逐渐合流,形成了一个名为“军功集团”的顽固政治群体。

刘邦在时,军功集团还能服从,毕竟他功勋卓著。但刘邦一死,他们的忠诚就很难保证了。特别对于一介妇人之身的吕后来说,更是如此。根据《吕后本纪》记载,她曾与亲信审食其制定了一个惊人的阴谋:

“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在吕后看来,汉初群臣和刘邦都不过是布衣之身,知根知底。对于平民来说,皇帝是神圣的,但对于樊哙、周勃、灌婴等人来说,刘邦不过是个市井无赖。让他们当臣子,尚且心有怏怏,如今幼主登基,更不会服从。因此,吕后和审食其商议,必须杀尽功臣,否则天下不安。

后来不知为何,这条消息泄露了,并为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所知晓。作为功臣,他自然和周勃等人一荣俱荣,于是他立刻找到审食其劝说道:“功臣们也不是好惹的,若陈平、灌婴率兵守荥阳,樊哙、周勃带兵平定燕、代,以你们的实力,真能打赢?”

无奈之下,吕后被迫放弃了这个疯狂的计划,然而她与群臣仍心有芥蒂。吕后的权力缺乏依托,难以和功臣们抗衡。因此,吕后在汉惠帝的葬礼上才“哭而不哀”,因为她太忧虑了。若再让她如此为难,以吕后的个性,还不知道会做出啥事。毕竟韩信也死在了她的手上。

为了解救这个危局,张辟强给了陈平一个建议:

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简单翻译来就是,如今太后没有儿子,又畏惧你们,所以丞相你并不如封她的兄弟、之子为将,掌握禁军南北军,让诸吕皆入宫用事。这样,太后就心安了,你们也就免于灭族之祸。

对于张良之子的建议,陈平很快便领悟了,和吕后对着干绝不是什么好事,这个女人什么都干得出来。吕后怕功臣,功臣何尝不怕吕后?很快陈平同意将吕产、吕禄拜为大将,吕后听后,终于放心了,也哭出了眼泪。

吕后称制后,她又提出要将诸吕封为王,这明显违背了“非功不侯,非刘不王”的原则。然而陈平、周勃却主动让步,诸吕出现三个王爵和若干个侯爵。在娘家人的帮助下,吕后的位置坐稳了。

然而,陈平、周勃等人之所以服从吕后,不过是权宜之计。当吕后去世,他们就毫无顾忌了。吕产、吕禄等人的威信和智谋,哪能和身经百战的他们相比?于是周勃领导政变,驰入北军取得了兵权,诸吕几乎全被诛杀,功臣集团大获全胜。

其后,功臣们扶植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刘恒的王后曾是吕后亲属,与他生有四个儿子。刘恒继位后,这四个儿子在数月内相继“病死”。由此可见,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功臣们的手段有多么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