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大宗特产贸易述评(历史评论)

2020-09-16 14:26:29 作者: 董元奔‖春秋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图片:先秦货币)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是《诗经·卫风》中的一句诗,卫国的一对年轻的男女孩子以木瓜和琼琚(佩玉)作为互相赠送的定情礼物。卫国的范围在今河北南部及相邻地区,这个地方当然盛产木瓜,但是琼琚(玉佩)却是外来的。哪些地方产玉佩呢?在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的春秋时期,玉佩的产地只能是其最重要的原料产地,此外,玉佩的消费者当然是更重要的玉佩流行地区。春秋时期,玉器的原料产地是大西北即秦国与戎人的边境地区,最大消费地区是最迷信天国的吴越文化地区也就是江南。不用说,河北南部的这对情侣还是很富裕的,他们居然可以要或送“外邦之物”。

早在五帝时期,九州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九州的划分起初是以大山大河作为界线的,大山大河的阻隔使各州相对封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州便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风俗、语言、特产等文化形态。

西周分封诸侯,诸侯之间相对封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下被划分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的相对封闭的具有各自文化特征的区域,与九州的地理范围基本吻合,秦的范围大略是雍州,晋燕的范围大略是冀州,齐鲁的范围大略是兖青二州,宋陈曹等国的范围大略是徐豫二州,巴蜀的范围大略是梁州,楚的范围大约是荆二州,吴越则是扬州。春秋时期各国轻视王室,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使这些诸侯国所占据的州域在文化发展上更趋封闭,更有各自形态,但是远交近攻、兼并和反兼并的政治形态又迫使各国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活动,以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其中,文化联系是重要方面,而在文化联系中,对各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各国特产方面的互通有无。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域非常广阔,地势相对平坦,河流密布,土质肥沃,是粮食的主要产区。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其周边各国的粮食相对匮乏,加之东周时期名义上的王城又在洛阳,所以春秋时期各国自家特产上的贸易和交换活动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区开展的,特产交换既是东西南北诸国之间的交换,也是诸国与中原诸国对粮食的交换。

周边各国交换的都是些什么特产呢?这里我仅捡那些相对重要的,能够影响特产国国计民生的,也就是大宗特产聊一聊。

(图片:齐国煮盐)

一、东方:齐国的海盐

盐既不能当作饭吃,也不能当作水喝,吃多了还会更渴,但是盐对于人体来说跟粮食和水一样重要。没有足够的食盐摄入,人会乏力、骨质疏松、眩晕,严重的甚至会死亡,固然古人不懂科学,但是他们也是知道食盐的不可或缺性的。任何一个诸侯国,一旦食盐短缺,其国力将会直线下降,国内甚至还会发生动乱。所以,在诸侯国相对自我封闭的春秋时期,各国对食盐都非常重视,产盐国以食盐为战略物资,总是试图获取最大战略利益,缺盐国则不惜出让其他战略资源,以获取食盐。

春秋时期以前,我国的食盐来源固然有海盐和山泽之盐两方面,但是海边居民长期被作为东夷即少数民族对待,政府对之缺乏严格管理,海民自行煮海产盐,海盐产量很低,食盐的主要来源其实还是陆上,也就是晋国的池盐、秦国的岩盐、巴蜀的井盐等。陆盐的产量虽然远高于海盐,但是其数量依旧有限,加上陆上产盐区大多远离中原,长途运输大大增加了成本,因而在春秋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食盐一直都很昂贵,以至于《左传》曾描述晋国的池盐为“国之宝”。

春秋伊始,管仲出任齐国相国。管仲感受到了食盐的重要战略意义,他改变了过去放任海民自行制盐的做法,采取了“官山海”的盐业政策。齐国以国家的力量在海边广泛设立盐场,承包给海民,国家指导海民大规模制盐。对于产品,官府以征税和收购的方式囤积海民所产的海盐,并以国营的方式向其他诸侯国出卖,同时,政府严厉打击私自制贩食盐的行为,其他诸侯国处于利益考量也配合齐国打击来自各国的私盐分子。

经过十数年时间,在管仲的精心管理下,齐国的海盐年产量扩大了百余倍,天下缺盐、盐贵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齐国成为天下的食盐主产区,获取了绝大部分食盐贸易的利润。凭借食盐贸易,齐国的国力迅速得到提升,齐桓公能够称霸,管仲的盐业措施功不可没。

(图片:吴越宝剑)

二、南方:吴越的兵器

吴国和越国虽然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立国,但是两国的强盛时期是在春秋后期。由于吴越地理位置相邻,加之越国后来吞并了吴国,所以吴越两国在主要特产上是相似的,特别是其得益于冶炼技术的发达所制造的青铜剑、刀、矛等兵器最为春秋时期各国所青睐。近代以来,考古界仍然经常发掘到吴越所产的刀剑,时隔两千多年,其锋刃依然发出寒光。

志怪小说《搜神记》中记载的干将莫邪的故事典型的反映了吴越兵器铸造技术的先进。干将莫邪夫妇俩是吴国著名铸剑师,楚王请他们给自己锻铸宝剑,二人铸成干将、莫邪两把好剑。干将知道楚王残暴,知道楚王不会任由他的铸剑技术传到别处而会杀死他,于是他把干将剑留给妻子莫邪,希望她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他自己带着莫邪剑献给楚王,楚王果然杀了他。干将莫邪的儿子成年后带着干将剑潜入楚宫杀了楚王,报了父仇。干将莫邪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吴越青铜兵器铸造技术的先进,还揭示了吴越兵器技术向其他地方传播的情形。

近现代考古发现,不仅楚国出土了大量吴越制造的青铜刀剑,江淮地区乃至黄河流域也时有发现,可见,在春秋后期,兵器特别是刀剑是吴越两国对外技术输出和成品贸易的主要特产。当然,吴越刀剑更多的还是奢侈品,并不是真正的作战工具,这可能是春秋晚期伴随吴越争霸的一些新思考吧,不是本文重点。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