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有个古塔,让梁思成称奇,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

2020-09-16 16:24:58 作者: 河北正定有个

今天,河北正定的立县,始于秦始皇时期,屈指一算,也有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它一度成为河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崛起为小城镇,始于1907年,如今却已成为了河北省省会。

历史似乎跟正定开了一个大玩笑。不过,当你走在正定古城里时,那些正定曾经荣耀的佐证,却会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古城墙南门北边,有一条名曰广惠路的街道,其名,自然是缘于坐落在路旁的广惠寺了。

早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80处,其中作为单体古塔入选的仅有13处,这13处古塔代表了我国古塔艺术的巅峰,其中唯一一处作为花塔代表入选的就是广惠寺华塔。其高超的建筑工艺和精美绝伦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

塔这种古建筑在中国随处可见,但它的起源却在印度,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传到中国的,真正将塔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还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稍有古建筑知识的人都知道,古塔大致可分为密檐,楼阁,覆钵,亭阁,金刚宝座,过街塔和花塔等七个大类。

花塔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辽金时期,元代以后就绝迹了。在中国古塔的发展史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当时建造不多,保存至今的仅有十来处,弥足珍贵。其中最大,艺术价值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河北正定的广惠寺华塔。

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这座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的古寺,在最兴盛时期,东西宽196米,南北长239米,寺内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前殿、华塔、地藏殿,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历经千百年沧桑巨变,如今的广惠寺已不复旧时容貌,寺院建筑早已塌毁无存,仅存华塔屹立于丘岗之上。

这座高33.35米的古塔,乍一看,就足以吸引住人们的眼光,原因是,它不同于一般佛教建筑讲究庄严、肃穆的风格,样式极为“奇特”: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满了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

这样的建筑式样,让见惯了大场面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也十分惊奇,他于1933年考察完正定古建筑群后,在《正定调查纪略》中描述道:“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斗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的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杂次要的补间铺作,都是很少见的做法……斗拱是出两跳偷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最奇特处在两相接面阑额之安置,不是同高,而上下相错,也是极少见的做法。”

海内孤例、奇特、很少见、极少见,类似词语在一位古建筑学家的口中不断涌出,足以说明广惠寺华塔的建筑构造给梁思成留下的极深印象。那么,我们就走近这座“奇特”的塔,看看它究竟“奇”在何处,“特”在哪里。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有资料说,古塔上半部分的雕饰十分繁复,远远望去,如同一个大花束一般,因此得名,又因古代繁体字“华”、“花”不分,所以称“华塔”或“花塔”。

这座古塔的主体装饰是狮和象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分别为《华严经》中华严三圣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作为主尊的释迦牟尼佛,供奉在塔中心。这证明,这座塔是按照《华严经》来建的塔,整个塔代表的正是《华严经》中的华严三圣。而其浮塑莲瓣和小塔的圆锥状塔顶,亦是象征了《华严经》所描述的“莲华藏世界”。因此,此塔称为华塔更确切。

至今,华塔的华美与繁复,依然让我们叹为观止,皆是因为,当年的工匠们,并不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种负担,他们十分虔诚地用心去构造,力求至臻之美。也正因如此,古老的文化遗存才能这么辉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