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城山都江堰“一秒穿越”是什么体验?三面悬绝伏龙观、依山取势城隍庙......这些古建筑来告诉你~

2020-09-17 14:26:20 作者: 在青城山都江

重重殿宇,层层迭落,布置精巧,这是对匠人精神最深刻的时代诠释。

远看庙貌,层层楼阁掩映在绿荫雾裹、烟飞云绕的半壁山上;从山脚迤逦而上,穿越梯、楼、亭、殿,曲折幽深,移步换景,使人有如登仙阁之感。

城隍庙

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整座大殿都是掩映在苍翠的树林之中的。

庙宇设计,风格独特,依山取势,结构极为谨严奇巧,十分壮观,其建筑群被列为清华大学建筑教科书的典范作品。

城隍庙有主殿12重,配殿6重,牌坊5座,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殿内有牛头、马面、无常、判官、小鬼的神像,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城隍庙建筑形式和彩塑给这座庙宇增添了神秘感。

殿瓦衔接,檐角并列,十殿的古式建筑。

檐顶的动物,让这一座座殿宇不再显得那么单调,整齐分布的青瓦让人能感受到秩序感,那密集而又井然有序的飞檐,是十殿的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青城山的亭在选点布局上,山势回环景点著名的地方分布的密,山势平缓景点不著名的地方分布的疏。以青城前山为例,诸宫观间25公里内,就有亭桥廊榭等50余座,平均500~1000米就出现一座,密者二三百米。

这些茅亭的屋顶顶着厚厚的青苔,下面覆盖的不是瓦片,而是树皮铺设的。这些散落在密林流水之间的茅亭,更像是大自然的手笔。这随影赋形的背后,是能工巧匠的遗风、更是历代匠人精心守护的结果。

茅亭

进山门数百步处,一间精致的二层茅亭,侧立于清溪之畔。这便是青城山有名的“雨亭”,相传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客居成都草堂的杜甫游青城,刚进门便遇雨骤发,杜甫便在山道边古楠下避雨。

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风俗,林木花草,无不蕴含着浓厚的道家文化,散落在各地“茅亭”作为其中之一,当然也不例外。

青城山的亭子独特在其以不去树皮的原木为梁柱,枯藤为挂落,树皮为瓦盖,老根为凳,卯榫结构连接,雨天不漏,炎日无暑,清幽山景浑然一体,不拘一格,随影赋形,深深寓意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

城隍庙背枕玉垒山,坐西向东,面向灌县古城,建筑群分上下两区,呈“丁”字形布置。整座大殿掩映在苍翠的树林之中,透过树叶,阳光洒下来,庭院内干净清新,红墙青瓦,充满盈盈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