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为何堪称经典之作?其一便是书中所蕴含的底蕴和价值在外人看来太多太多,每一个人都能从中领会相应的道理,但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所悟出的道理又绝非千篇一律,而我所看到的却是满篇的无奈,或者说是主题安身立命。
其实《水浒传》讲的是什么?是一群英雄好汉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吗?非也,在那个奸佞当道的北宋朝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最终走到一起,这是他们基于现实的必然选择。
八十万禁军教头和盗窃小贼最终站在同一阵营,这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思考,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看水浒的一个原因,人性在这本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梁山一百单八将能力参差不齐,要说谁有威望?林冲算一个,一是入梁山较早的元老,也就杜迁和宋万比他早一些,二是武功超群,三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名。
但其实有一人是水浒中亮相的第一位好汉,而且也是九纹龙史进的师父,他就是王进,同时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与林冲武功不相上下,甚至官职还要比林冲高一些。
而且他使用的王家棒法也是来源于父亲王升,但是他却得罪了大奸臣高俅,被迫另谋出路,但是他却没有选择上梁山。那么他因何得罪高俅?
高俅靠着一脚蹴鞠绝技讨得端王欢心,端王成为宋徽宗后,他也水涨船高,升了官,而且当上殿帅府太尉。王进和高俅的梁子源于王进的父亲王升,当年王升当街棒打獐头鼠目的高俅,使得高俅怀恨在心,如今当上大官势必要报当年之仇。
于是王进早就准备放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职位,借着烧香还愿的架势,带着老娘出逃,去往延安府,也就是北宋和西夏的交界地区,投靠老种经略相公,在这里高俅轻易碰不得他。
而且这样的边疆,正是他用武之地,在去延安府的期间,遇到史进,传授他王家枪法,而史进最终上梁山位列23,而王进的结局在书中便没有过多介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选择梁山。
王进和林冲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一个仇人高俅,能力非常的大,被迫离开自己的职位,两人走了不同的道,但其实也是一条道,无非是安身立命,无论是延安府还是梁山,都是他们为了活着,有限的生命里施展自己的才能。
其实林冲如果不是被高俅追杀,他也不会选择雪夜上梁山,落草为寇,他的心里还是非常渴望朝廷给予的高官厚禄,所以一直在委曲求全。
哪怕已经被发配,他还是幻想着刑期已满,回到京城与妻子团聚。而王进相较于他幸运一些,那时的他已经在老种经略相公的地界,高俅不敢轻易动他。
这里解释一下老种经略相公到底是何人,竟然高俅都不敢轻易碰。老种经略相公本名种师道,鲁智深提到的小种经略相公叫钟师中,是种师道的弟弟。
钟家可以说是满门英烈,祖上种世衡,北宋名将,钟家军的创始人。打败西夏大将野利遇乞兄弟,恩抚羌人,在边境地区颇有威望,而且他的八个儿子都为国效力,范仲淹评价他为国之劳臣。
而种师道承袭先祖旧业,力主抗金,深受百姓爱戴,宋徽宗也颇为信任。
为何大奸臣高俅不敢动他?一是钟家满门英烈,世人皆知,这种长久积累起来的威望是绝不是突然“蹿红”的奸臣可比的。二是种师道镇守西北地区,稳如泰山,战略地位很大。三是手下猛将如云,钟家军势不可挡,皇帝都要忌惮三分。所以鲁智深,薛永都要显摆一下与种师道的关系,而汤隆甚至还说自己父亲在种师道手底下打过铁。
王进没有选择梁山而选择延安府是较为理性的,无论去哪里,安身立命是根本,那为何不选择一个相对有前途的?
其实《水浒传》刻意放大了梁山的位置,在那个时候占山为王的不在少数,二龙山,清风山等都是不错的去处,而这时梁山也还没发展起来。
并且从梁山的结局来看他们还是选择招安这条道,而王进去边疆不算背叛朝廷,而且在那里既可以保住性命,还可以施展能力,建功立业。在那个时候去延安府远比梁山更有价值一些。
初读水浒时,以为这里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好不快活。再读时会发现也有勾心斗角,也有派系对立,也有兄弟不和。
读过几次后会发现这是一群很渺小的人,在那个大背景之下,使得完全不同层次的人竟然殊途同归,走上同一条道,而迫使他们做出选择的便是安身立命。
而真正说起梁山好汉,除了鲁智深又有几位呢?多数人无非活命,无非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