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跪下去的是奴隶,站起来的是王者

2020-09-24 16:26:15 作者: 越王勾践:跪

君臣不和,反倒给了越国操作的机会。越国大夫文种听说这件事,认为吴王夫差越来越骄傲了,就想通过借粮一事试探一下吴国对越国的态度。如果吴国不借,说明吴国对越国还心有忌惮;如果借了,说明吴国对越国不再放在心上。

吴王夫差答应借粮,伍子胥又跳出来阻止:"不能借,这是增强越国的力量。"夫差很不以为然,认为越国不足为虑。越国自然很高兴,既然吴国不再视越国为眼中钉,自己就可以加快发展速度,复仇大业指日可待。

且说伍子胥对吴王夫差很失望,随口发了一句牢骚,他说:"吴王总是不听劝告,过不了几年,吴国就会变成一片废墟了。"太宰伯嚭听说后,就多次设计挖坑与伍子胥讨论对越国的政策,然后他跑到吴王夫差面前多次谗言陷害伍子胥:"伍员表面上忠厚,实际上残忍无比,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及,怎么会顾忌大王您呢?大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极力劝阻,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伯嚭和逄同在吴王面前多次诋毁伍子胥,所谓三人成虎,吴王心中有了怀疑的种子。

后来,吴王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后来,吴王听说伍子胥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吴王因此大怒,怀疑的种子破土出芽,已然长成参天大树。果然,伍子胥归国之后,吴王就赐了一把剑给伍子胥,让他自杀。

伍子胥大笑说:"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如今你反而因谗言杀我。唉,唉,你一个人必不能独自立国!"临死时,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要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伍子胥死后,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勾践早已等的太久,他心急如焚,恨不能马上发兵攻吴,一雪前耻。他再三问范蠡,能打吴国了吗?范蠡都回答,不能。一个事物发展变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时间的,吴国的国力由盛转衰也是如此,范蠡对此看的很清楚。

再后来,吴王夫差想一圆霸主之梦,所以他挥兵北上在黄池与诸侯会盟。此时,吴国境内剩下的不过是老弱残兵,留太子镇守。勾践又问了范蠡,能否发兵攻吴?这次,范蠡说:"可以。"这次的对战,吴国大败,吴国太子也被杀。

此时,吴王夫差还在黄池,听的此消息,严守秘密,等到会盟完毕,吴王夫差才着手处理此事。他派人持厚礼与越国讲和。越王勾践自觉现在还不能一举歼灭吴国,就接受了求和。

四年后,越国又一次发兵攻打吴国。而此时,吴国国力衰微,就像一艘大船,表面看庞大无比,内里却被蛀的千疮百孔,且因为连年征战,精锐部队都战死在与齐国和晋国的战场中,越国因此大破吴军,将吴国围困了三年。吴王夫差勉力支撑,终是不敌,最后自杀而死。勾践终于一举灭吴雪耻。

随后,越军又乘胜率兵北渡淮水,与会中原齐、晋等诸侯,向周元王致贡。周元王命使臣赐勾践祭肉,封勾践为"侯伯",晋伯位。自此,越军横行江淮一带,诸侯尽来朝贺,勾践的霸业完成。于是,迁都琅邪,称霸中原,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主最后一位霸主。

功成名就的越王勾践志得意满,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谦卑自牧的勾践了,他将屠刀挥向了与他一同吃苦的忠臣。文种为勾践献谋无数,在伐吴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复仇大业完成以后,却被勾践赐剑逼迫自杀;范蠡亦被迫远遁异国他乡。越王勾践对功臣的态度暴露了他作为政治家虚伪狡诈、冷酷无情的一面。

总而言之,越王勾践是一位王者,更是一位阴谋家,他可以为达目标时时克制自己的所谓"人性",并选择最佳的手段谋略,而在东山再起之后,为自身利益,绝不会心慈手软,降吴为奴时如此,逼杀功臣时亦是。

太史公给予越王勾践很高的评价:勾践有大禹的遗风,肯定了他的能力和功绩。虽有可诟病之处,但也不失为一位贤君。

千载悠悠,斯人早已故去,但是越王勾践仍在历史星空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有关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仍为人津津乐道。这段历史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一段记录,更是一曲悲壮的人生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