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官逼民反”?清末这一案例值得警惕,农民不敢被逼得太紧

2020-09-29 13:23:37 作者: 什么是“官逼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战争,满清亦是如此,各种针对清政府不良统治而产生的暴动、叛乱,层出不穷。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及他所开创的拜上帝教,从广西开始起事,并在公元1853年,不仅抢先占领了南京,还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之后不久,太平天国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战,西征和北征同步进行。其中,北征的领导是林凤祥和李开芳,他们二人率领两万精兵,从浦口到安徽,再由蒙城和亳州,进入河南,攻入商丘,准备渡黄河北上。但是,由于船只的匮乏,大军只能一路沿黄河南岸西行,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渡过黄河。

这支北伐部队,一部分兵力被清军拦截,北上无望,所以,折返南下。他们攻克了开封的长葛县后,选择南下,贯穿河南地带,一路杀向了湖北。

太平军在战线沿途的情况,都被详细记录在《豫兵纪略》之中。

从大清政府建立以来,河南作为国之中央地带,一直都安稳无事。

所以,清政府对于这个地方的战略防御也较为松懈,驻军数量是一减再减。比如:禹州这个地方,清朝建国初期,这里有标兵一百名,但是,到了康熙元年,不仅开始大量裁军,连武器装备都减少了许多。直到道光年间,驻军数量才降到了45人。

由于,各地驻军数量少,军事力量又相当薄弱,且常年处于松散状态,没有经历过战争,士兵的士气低迷,毫无战斗力。这样松散的兵力,在面对太平天国大军这种凶如虎狼的对手之时,自然是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而这,也是太平军能够纵横各地,一路畅通的原因所在。

英桂,晚清重臣,在河南巡抚因防御不当被革职后,到当地接任职位。既然,官兵无力抵抗“流寇”,无法保全疆土的安全,那么,民众自己拿起武器捍卫家园,积极性应该更好。所以,英桂上任之后,便开始组织各地建立联庄会,让百姓们拿起武器,团结一致,抗击敌军。

这个办法的好处有很多,首先政府不用操心练兵,也不用出资供养,而百姓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更加用心。联庄会的确是保护家园的好方法,乡亲们在官府的组织之下,抗击敌军、保护家园的积极性很高。太平军在来到各地的时候,百姓们不再闻风丧胆,四处逃窜,而是团结一致,共同抵抗。

民众这样的反应,让太平军措手不及,对于流动作战的太平军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组织建立联庄会的,通常是地方的乡绅和大户。由于,中国古代历来都是以县衙作为最低级别的行政机构,而县级以下的地方则采取自治原则,所以,按照相关的规定:民间有影响力的大户可以作为领袖,承担起保护乡土,维持当地秩序的责任。

因此,当政府发出建立联庄会的号召后,各地大户纷纷行动了起来。由于大户们,农田、财富较多,生活水平也比较高,那些大户们对于筹建自己地方的武装力量也分外卖力。

河南联庄会抗粮起事的事情,起因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纠纷。

紫金里有一个穷人和富人发生了冲突,于是,便去找当地的联庄会评理。当时,联庄会的首领,由于同是大户出身,所以,没有站在公平的位置去裁定这件事情,而是对富人做了偏袒,使得穷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坏,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事情爆出来之后,大家都非常惊讶。

这其中,有一名为刘化镇的人,素来喜欢抱打不平,听闻此事直接出面替穷人说话,指责联庄会首领处事不公,欺负弱者。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刘化镇这个人孔武有力,为人仗义执言。之前,在选拔联庄会首领的时候,由于自己的资本不足,未能被选上,但此次事件,却给他提供了翻盘的机会。

刘化镇的指责,使得当地的联庄会首领不得不引咎辞职,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刘化镇在当地具有的威望和影响力。当然,如果像刘化镇这样热衷于为大家效力的人,联庄会的首领职位可以说是他们非常向往的,但是,对于那些不想多管事的大户来说,做这种武装力量的首领,却并非他们所愿。

毕竟打打杀杀,敌军来临的时候,首领还要带头抵抗,这无疑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不幸败于敌军之手,那首领更是自身难保。所以,联庄会建立初期,有这种想法的大户们热心组建队伍,但是,却不愿意担任首领职位。所以,在紫金里事件发生后,其它地区的联庄会首领也相继辞职。

这种此起彼伏的辞职浪潮,并不能用简单的意气用事来解释,而是因为在他们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愿意通过政府的扶持,建立起自己的武装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但是,他们却不想因此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毕竟,枪打出头鸟。中庸之道在战乱之时,就是明哲保身的良策。

大批乡绅辞去联庄会首领职位之后,另外一批原本资金不足,经济不够雄厚,但是,却具有一定的侠义心肠,愿意为大众事件奔走的人,成为了新首领。此后,联庄会在此次事件中转型,从地主为首,改为了普通民众做主,而这,也是联庄会乱世之中的必由之路。

在古代的中国,百姓们的经济活动无非是商品买卖和交易,通常,都是用铜钱和碎银子等作为结算。

国家征收赋税的时候,百姓则上交粮草,或缴纳银两。由于,当时铸币和熔炼的技术有限,银两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出现损耗,这个叫做“火耗”,且这些耗损的部分是需要分摊到交税的农民身上。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官员都利用这个“火耗”,作为了自己中饱私囊以权谋私的方法和借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