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民众中的精英,如果一个政治领袖的身边,不能吸引一批治世精英,或者先有人依附,最后离心离德,光留下一堆捧臭脚、吃闲饭的,那他的英雄大业是无法成功的,即便成功其业绩也是很有限的。事业的胜利,最终是人才的胜利。那来看看后汉三国中魏、蜀、吴各国的人才情况。
魏国。曹操文臣有:荀攸、荀彧、程昱、贾诩、郭嘉、满宠、许攸、徐庶、刘晔等;武将有: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张辽、徐晃、张郃、庞德、于禁、蔡瑁、张允、文鸯、文聘等。
蜀国。刘备文臣有:诸葛亮、庞统、孙乾、简雍、糜竺、马良、马谡、法正、许靖、谯周、黄权等;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关平、周仓、严颜、刘封、孟达、关兴、张苞、廖化、王平、张翼、张嶷、马岱、马忠、冯习、张南、糜芳、邓芝等。
吴国。孙权文臣有:张昭、张泓、顾雍、阚泽、骆统、薛综、严畯、诸葛瑾、陆绩、陆凯、周舫、虞翻、朱治、孙静、诸葛恪;武将:周瑜、程普、黄盖、鲁肃、蒋钦、韩当、周泰、丁奉、徐盛、潘璋、陈武、凌统、甘宁、太史慈、吕蒙、陆逊、朱桓、全琮、朱然、孙翊、孙韶等。
魏国占地最广,人才最多,实力最强;虽然有后汉人才的根基,但和曹操的爱才、惜才、招才、用才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曹操奖励手下毫不吝啬,设锦袍看众将射箭技艺之时,曹操赏各将一匹蜀;曹操对众将臣感情时常流露,如祭典韦,哭郭嘉;曹操对手下将臣表扬也常溢于言表,对荀彧说,“你真是我的张子房啊。”称许褚为“虎痴”,典韦为“古之恶来。”
对收来的败将也毫不另眼看待,一样重用,如对张辽、张郃、庞德、文鸯、贾诩等,连“一言不发”的徐庶也没有怨言,许攸从袁绍处投奔来时,更是光着脚出门相迎。只是中计错杀了蔡瑁、张允,导致了水军无能将指挥,最终大败于赤壁。所以,曹操实力在三国中最强,但要吞并孙刘,人才条件上并不具备。
刘备起家时,实力最弱,可是他也是善于笼络人才的高手,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当时的“万人敌”,都忠诚地跟随左右,黄忠、马超、魏延也是当时难得良将,投奔他后,都受到重用,诸葛亮、庞统是当时最有名的谋略人才,也都网罗在身边,“三顾茅庐”请诸葛,世代传为佳话,“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传为笑谈。而其他的人,就有些太弱了。可以说,刘备招来的人才虽然数量偏少,但却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尽管量上不足,也足以称霸一方,但要一统天下,还差很多。
孙权接掌父兄基业,可是说三人中起创根基最强的。从父兄弟中接过周瑜、程普、黄盖、太史慈、张昭等人才,双招来鲁肃、诸葛瑾、张泓、顾雍、甘宁、吕蒙等,后来起用的陆逊也成为当时名将。孙权夸周泰,赞甘宁,赏鲁肃也体现了孙权的人格魅力。虽然孙权的文臣武将不如曹操的多、名气大,不如刘备的精,但同样将江左一带人才收罗到身边,加之有长江天堑、江南富庶的自然地理优势,也足以鼎立一方,但要兼并蜀、魏天下实力显然不足。
到刘备、曹操死后,蜀国的人才状况最差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先后逝去,后来关兴、张苞也接连死去,赵云已老,魏延又不上诸葛亮的法眼,后来诸葛亮和司马懿对阵之时,虽有好计策,却连能施用计策的将领也难找见了,只好让王平、张翼上阵,而魏将张郃都能在蜀军中从容杀出杀入。
再到姜维后期时,只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反观魏、吴两国,人才补充较好,吴国还有陆逊、丁奉效力,魏国还有司马懿、司马师、邓艾、钟会。蜀国却还有一个庸主刘禅和小臣黄皓,蜀国不败又怎么可能呢?后期蜀国的人才政策确实是有了问题,不然那么大的蜀川怎么会无人可用呢?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