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皆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今天果儿聊聊我国那些独有千秋的人文地域景观"城池"。
我国现存这些城池的外观形状来说,约有如下几种:
1、 杭州城,一座毫无规律的城;
2、 大同城,一座母子相连的城;
3、 遵义城,外观更像是葫芦形状的一座城;
4、 南京城,六朝国都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
5、 万里长城,可以说它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一座城;
6、 长安城和开封城,构建的特点是一座正方形的城;
7、 洛阳城和北京城,它的城址规划属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
8、 凤阳城,始建于明初的豪华都城是一种呈现为圆形的城。
当下,去过北京和南京旅游的人都熟知,北京城与南京城的规划都有外廓、内城、皇城及官城等四重布局所组成。可以说,这类城在军事防御的角度来说甚是完善。
但是,以古代城池的建筑材料而言,它既有筑土墙所建的土城池,也有青砖绿石所砌筑的城池,还有一种用木制的栅栏所设置的城池(宁古塔城),更有使用泥炭所浇筑的城池(墨尔根城),以及驼城、水城、沙漠之城等。
所以,在中国疆域辽阔的版图上,现存着浩瀚如海、众多非一的历史古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六千多座大小不等、规格不同的古城池。
并且,这些城池的设置还逐渐沾染到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邦,并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被模仿。
可是,随着作战中攻击和防守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及新火器攻击时代的来临,以至于在我国清朝时期又涌现出棱堡式城池和堡垒式城池。
但果儿本文的重点仅阐述"棱堡式"城池的特性,故"堡垒式"城池的特点待下篇文章再行论说。
什么是"棱堡式"城池?
略知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封建政权时代,尤其在明清王朝统治时期,由于火炮的出现及大量使用与火器技术的日臻完善改进,火炮对城墙的破坏性作用也逐渐扩大化。
因此,城池墙面上凸出的敌台,尤其是敌台的台角,就非常容易遭到敌军火炮的强力破坏乃至被摧毁。
(敌台:就是指筑建在城墙上面、又突出于城墙外部而用来防守敌人的一种高台,所以又称之为"敌楼")
如此一来,驻守于城墙上的士兵就会失去掩体,则完全暴露在攻城之敌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
不过,若是取消了城墙上的敌台,等于是又没有了侧翼防御的有力保障。因为在火炮运用的影响因素下,城墙侧翼的防御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
毕竟,攻城一方的敌军在重重火力的掩护下极容易逼近城墙角下。虽说,在古代的冷兵器时期,守城的一方还可以使用"悬眼"来歼灭城墙下面逼近的敌军。
然而,在火器出现的时代,"悬眼"也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它的作用在火炮面前就只能用力不胜任来加以形容。
(悬眼:就是指古代战争时期守城时用的一种城防装置)
原因是在组织侧射火力的时候,唯有依赖于敌台独有的特点,可是最初的敌台又无法继续沿袭使用,所以只能将原有的敌台加以创新,以顺应火器时代的需要。
因而,为了避免让城墙遭受攻击,就又萌生了在两个敌台之间增加"扁敌台"和"独敌台"这种防御配置。通俗的理解,就是缩短了敌台与敌台之间的距离。
如此,即便是攻城之敌将某处城墙轰塌,但若想从城墙的缺口集中力量急速攻击的话,也必然会同时遭到两面敌台的火力夹攻,进而迫使纵深突击遭受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