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退却,造就三次盛世

2020-08-02 22:12:06 作者: 三次退却,造

历史上,两国交战,胜者攻城略地,攫取财富;败者小则割地赔款,大则亡国灭种,这是常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却也有一些胜者,主动求和,不但放弃战果,还要赔偿败者损失,这不是奇闻异事,在我国历史上就真实出现过,而且有三次之多,确实让人费解。

伊阙之战—秦假意求和,换来一统六国

战国前期,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被吴起率5万魏军所败,秦国自此陷入低谷。公元前362年至307年,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以连横合纵之策,灭巴、蜀、苴,屡败魏军,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渠国,逐步掌控了一统六国的战略主动。

公元前307年,芈月长子公子稷即秦昭王即位,公元前293年,秦趁着韩襄王去世,出兵夺取韩国的武始、新城。韩国向魏国求救,两国组成联军24万,在伊阙一带(河南洛阳南)与秦军对峙,当时秦军兵力不足联军一半。时任秦军主将白起,第一次担任主将,但白起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打败联军,连下数城。这时,秦昭王突然命令白起停止进攻,将王垣及周围城池还给魏国,秦魏两国言和。

在大好形势下,秦王缘何战胜而言和?原来这时,秦国原本就因国力强盛,令六国十分担心,秦灭魏后自己唇亡齿寒,于是,在苏秦的合纵下,六国组成联军,准备大举伐秦。秦国虽然实力在六国之上,但如果六国联合起来,秦仍然压力很大,于是,秦王以退为进,先言和退兵,以解眼下之围。

果然,当六国联军抵达成皋、荥阳一线时,从秦国传来退兵的消息,这样,本就不团结的各国打起自己的算盘,产生了分歧,谁也没心思打下去了。秦昭王巧妙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割地求和使六国分崩离析。而后,秦王命白起集中兵力攻打楚国(当时反对秦国声音最大的),而各国此时再也没有能够联合起来,只剩下楚国独自抗击,胜楚后再次发兵攻打河东之地,正式开启统一六国的大业。

澶渊之盟—宋胜而赔款,换来盛世百年

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骁勇善战,逐水草而居,以掠夺为生,一直是中原各朝代之大敌。为此,秦始皇北筑长城,派重兵驻守边关,派蒙恬将其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中原地区暂时得以安宁。秦末以后,伴随中原王朝兴替,匈奴几起几落,至中原五代十国时,匈奴发展壮大建立辽国,经常袭扰中原地区,并占据燕云十六州各地。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戴赵匡胤建立北宋,北宋连年同契丹辽国作战,胜少败多。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时),辽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妄图吞并北宋,形势非常危急,当时就有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才至澶州督战。关键时刻,宋军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军主将,后逆转战局,宋军先败而后胜。

后来,辽国自知不能取胜,于是派人同宋议和,宋真宗本来就不愿打仗,更是赞同议和,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史称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北宋胜而赔款,原因暂且不论,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双方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此后,宋朝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国富民强。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据记载,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百度数据)。

雅克萨之战—清失地之约,换来康乾治世

从明朝开始,沙俄就开始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殖民,后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继续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于是同清军爆发冲突。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朋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最终于1689年9月7日,双方订立盟约,规定边境领土范围,史称《尼布楚议界条约》。

从条约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失地条约:中方做了无原则退让,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富庶地区拱手送给了俄国,造成了重大国土损失。再者,该条约还明确将北诺斯山与南支之间北到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包括勘察加半岛和整个乌第河流域在内的广袤疆域,定为待议地区,其面积不小于300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大。

康熙皇帝为什么在大胜得情况下,签署这样一部看起来丧权辱国的条约呢,确实让人费解。史学家们给出了一些答案,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俄国对遥远的东方固然力不从心,而中国如果长期从事于东北荒凉寒冷地区的战争,也将筋疲力尽。” 也许正是康熙当时的考虑。此后,直到清朝灭亡,清、俄再也没有因为边境问题发生过战争,清朝因为边境的和平,更是迎来了“康乾盛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