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曹操宗族墓,墓中刻有20字诅咒,难怪曹操能轻易篡汉

2020-07-31 04:26:42 作者: 考古发现曹操

前言: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976年,有考古学家在安徽亳州境内发现了东汉墓葬群。而从《三国志》记载可知,曹操所在的谯县曹氏,其活动范围正是如今的安徽亳州。因此经过考证,这些墓葬竟然真的和曹操有些关系,他们都是曹氏宗族之人的墓穴。甚至还有学者宣称,曹操的祖父曹腾的墓穴,也在其中。

这位曹腾,是东汉中期著名宦官,《后汉书·宦官列传》亦有其单独传记。故而抛开曹操祖父这一身份而言,曹腾也有着响亮的名气。由此可见,元宝坑中的墓葬品是极有历史意义的。只见其中一块铜砖上这样写道:“王复汝使瑛作此大壁, 但冤, 珑人不知也。但搏汝属, 仓天乃死,当亩( ? )老( ? )。”这短短一行字,不仅暴露了当时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语道破了曹魏能代汉的背后真相。

字面意思上来看,一个叫王富的人,令某瑛为曹氏修建墓穴。但中间不知发生了何事,某瑛受到冤屈,遂将这件含冤之事刻在了铜砖之上。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工人也发出类似之语。其中更是有一首五言诗形式的诅咒:“ 人谓壁作乐, 作壁正独苦, 却来却行壁, 反是怒皇天。”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墓主人以为建造这一处墓穴可以让他死后依旧拥有一个独立的天地,然而此举反而是触怒了上天。这首诗完全是一首诅咒诗,类似于这种类型的诅咒竟然有上百条,可见当时修建墓穴的工匠们对于墓主人的愤恨,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从相关史料来看,宦官势力在任何一个朝代,几乎都是“反派”居多。从秦朝的赵高、到蜀汉的黄皓、再到明代的魏忠贤,这些宦官们都一次又一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而在东汉时期,宦官阶层更是人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为了铲除宦官,不少名士清流还自发组成党人集团,希望还朝堂一个太平。

谯县曹氏,只是在地方上有点影响力的小地主阶级。可自从家族中出现了曹腾之后,他们也渐渐沾染上了宦官集团的作风,遂经常对百姓进行欺压之举。不巧的是,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也出身在这样的宦官家族中。可奇怪的是,尽管宦官集团颇受世人痛恨,但曹操在创业过程中,却始终未曾受到家族拖累,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曹操刚进入仕途时,难免有清流名士对其反感。但曹操的表现令人意外,身为一个宦官之后(曹操父曹嵩其实是曹腾养子),他竟然上书汉灵帝,请求为党人代表陈蕃翻案。

显然,这是曹操在向世人表明自己的立场,他欲倒向党人集团。而为了与宦官势力完全割裂开来,曹操又做了一件惊天之举。裴注《异同杂语》又说:“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为了证明表明自己对宦官集团的痛恨,曹操用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亲自去行刺宦官头目张让。尽管未能得手,但曹操也赢得了党人集团的好感,如愿将自己的身份“洗白”。

自此之后,不少名士开始与曹操相交。如何顒、桥玄、张邈、袁绍等人,都曾成为曹操好友。也正因如此,汉末乱局到来之际,曹操才能得到士族支持,积累了相当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最终成为一代北方雄主。

但是曹魏能取代汉朝,也不仅仅是因此。在开头提到的铜砖文字中,其实“仓天乃死”这四个字,也道明了曹魏代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仓天乃死”乃是黄巾军的口号,它出自太平道经典《太平经》中。这就说明曹操的老家谯县,已经接受了太平教的教义。更为难得的是,其中包含的道教思想,也对曹操产生了不少影响。

尽管曹操需要倚重士族,但他却不喜欢名士清流提倡的腐儒之风,反而更加偏向于道家、名家和兵家。傅玄说“魏武好法术,而天下重刑名”,便是这个道理。再加上汉末道教对当时局势造成了显著影响力,故而曹操在创业之后,便极其注意对道教的拉拢。

曹操进入兖州后,便收编了号称百万的黄巾余党(太平道教众),并将其改编为三十万人的青州兵。后来曹操进入汉中,又以同样方式收服了张鲁和他的天师道。对于这些有过惨痛经历的道教徒,曹操给予了他们很宽容的政策。同样道理,太平道和天师道教众也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曹魏能够代汉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受到了道家思想影响。

而曹操很好的利用了当时社会中的这两种现象,因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他能够轻易篡汉。

我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如此丰富详实的历史记载的国家。所谓“读史可知今,读史可明智”,几千年来,古人将他们的经历都记载下来,这对于后世的我们是最大的财富,我们之所以如此执着的研究历史,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古人的智慧,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汲取教训。因此,笔者在这里建议大家得空的时候最好读读史书,钻研他们的智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