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五服:从丧服制度到亲缘关系的判断标准

2020-09-29 20:33:11 作者: 谈谈五服:从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一直极其重视一个人身边的亲缘关系以及对这些亲缘关系的维护,比如说编纂族谱或者修建祠堂之类的。而这些亲缘关系之间,人们又会根据亲疏远近再次细分出各个派系。在中国民间,很多流传的说法就能体现出古代亲缘社会的特征,比如“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还有就是“五服之外就算不上亲戚了。”

亲与表的差别如今的读者朋友们很多还是能够区分的,但关于所谓的“五服”到底是指什么就不太清楚了。那么“五服”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五服”是亲戚与外人的分界线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细细地了解一下吧。

“五服”实际上是个有着多种含义的词语,而在这些含义中,和亲缘关系最相关的五服的含义,其实是古代丧服制度。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们主要以父系家族来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且将高祖以下到玄孙的九个世代的亲属称为本宗九族,这个范围中的亲属去世时,人们会按照自己与去世者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穿着适当的丧服。

这些丧服由重到轻划分为五个档次,组成了所谓的“五服”。首先是最为郑重的斩衰,因为丧服的上衣叫做“衰”,而这种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做成,甚至断处都故意外露而不进行缉边,所以这种丧服又称为“斩衰”。古人通过对丧服的粗制来表示对死者的逝去毫不修饰的伤痛。这种丧服一般来说只有关系非常亲近的家属才会穿着,比如儿子对父亲、未出嫁的女儿对父亲,以及长房的长孙对祖父、妻妾对丈夫,这些情况,通通都属于服斩衰的行列。

“齐衰”是第二重的丧服,这种丧服就不是像“斩衰”那样直接由生麻布制成的,而是经过比较粗糙的加工的粗麻布制成的,断处都是经过专门缉边的,由于缘边部分被缝缉得非常整齐,所以被称为“齐衰”。这种丧服虽然也是属于关系非常亲密的亲属才能穿着的,但不同于前面最郑重的“斩衰”,服“齐衰”的亲属在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古代亲缘关系中,相比起服“斩衰”的亲属就要疏远一些了。服“齐衰”的情况一般是男子为其庶母和他的伯父伯母,以及自己的兄弟和未出嫁的姐妹服“齐衰”;而女子则是已经出嫁的女子为父母服“齐衰”;还有就是孙儿孙女(非长房长孙)为祖父母也是服“齐衰”。

第三郑重的丧服叫“大功”,也被叫做“大红”。这种丧服的制作工艺又要比“齐衰”要更加精细一些,这种丧服是由粗熟麻布(生麻经过精制成为熟麻)。这种丧服一般是男子对堂兄弟或是未出嫁的堂姐妹和已经出嫁的姑姑和姐妹都是服“大功”:女子方面则是已经出嫁的女子为其伯叔父和兄弟服“大功”。除了代表的亲缘关系不同以外,其所对应的服丧期也不同,“斩衰”和“齐衰”都是服丧期可以长达三年的,而“大功”最长也就九个月。

“小功”又称“上红”。这类丧服比“大功”又要次一级,制作又要更精细点,只是用了稍微粗一点的熟麻布。亲缘关系就更远了,男子对伯叔祖父母,或是堂伯叔祖父母、和未出嫁的祖姑和堂姑、还有已经出嫁的堂姐妹以及自己的嫂嫂或是弟媳,外亲中为外祖父母和舅舅或是阿姨服丧也都属于这一层次。这种丧服服丧期则只有五个月。

最后,也是最轻的一种丧服,名叫“缌麻”,这种丧服是用的细熟麻布制成的,做功也是最为精细的。男子为他的曾祖父母和他的外孙或是外甥、以及女婿和岳父岳母、以及自己的表兄弟,都是服“缌麻”。服丧期仅仅三个月。在“缌麻”之外就属于“袒免亲”了,也就是所谓的“素服”,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身上戴白布(对,在古代这是五服之外的表现)。

从上面对“五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随着丧服的由重变轻,其所代表的亲缘关系也非常明显地发生着变化,而到了最低一级的“缌麻”时,关系已经要溯源到曾祖父母一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法律强制要求一夫一妻制度,以前的计算方式就很难再套用到今天的情况下了,比如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庶母的情况。

所以,根据古代的丧服制度,五服其实要从高祖开始算起,经过曾祖、祖父、父亲一直到自己这一代一共是五代。而现代就简化为直接以四代算起,只追溯到自己的曾祖父一代所以一共是四代。所以民间的所谓出了“五服”就不算亲戚,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更多的是指双方的亲缘关系已经无法追溯到四代以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