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千年前,被贬邓州的范仲淹收到了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的来信,以及对方赠予的《洞庭晚秋图》;滕子京在信中讲到自己打算重修岳阳楼,希望范仲淹能写篇文章。
于是《岳阳楼记》诞生了,尽管当时范仲淹人不在岳阳,可全文却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了一体,动静相生,并且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是杂记中的一种创新。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而他的曾祖、祖父以及父亲都曾在吴越做过官,涿郡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便追随吴越王归降了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不过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范墉就病逝了,母亲谢氏为了生存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了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到21岁才得知家世,心中难免伤感,因此辞别了母亲,后前往了南都应天府求学,寒窗苦读数年。
1015年,范仲淹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走上仕途,范仲淹考虑到自己现已有俸禄,并也将母亲接过来奉养。
在古时,能力出众者,能文能武,范仲淹同样如此,1040年,范仲淹担任了边防主帅,在军营中,范仲淹又精选名将、大力提拔军队将领,培育出了狄青、种世衡等名将。
在文学成就上,范仲淹造诣匪浅,受到了历代文人的高度评价,而散文《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为千古名句。
但现代知名作家张一一却曾质疑范仲淹,因为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岳阳楼记》中的美景,要么是范仲淹自己想象出来的,要么就是这篇文章的真正作者其实是滕子京,只是范仲淹的名气更大,署范仲淹之名影响更大。
此外张一一还讲到,范仲淹在文章中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然而据历史文献记载,滕子京挪用过军饷,重修岳阳楼时丝毫不顾及民生,四处搜刮钱财。
作为与韩寒、唐家三少、郭敬明并称“新四大才子”的张一一为何会生出这样的质疑,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张一一本身就是商业作家,深谙商业法则。
而至于助范仲淹主持筑捍堤堰的滕子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史书上并未有统一的说法,也有人称赞过他的功绩,总得来说,与滕子京有关的记载并不是很多。
重点还是在于范仲淹,张一一甚至还写下了《新岳阳楼记》:
不难看出,张一一辞藻华丽,也有一番意境,但与《岳阳楼记》相比,谁高谁低,却是一见分晓,而张一一在文章最后写道“不到岳阳楼,休夸中国游。”似乎也是在嘲讽范仲淹没有登上岳阳楼,却写下了《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