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如何才能避免朱元璋滥杀大臣?除非朱标活着!

2020-10-10 15:23:58 作者: 回到明初,如

有人说,得国之正,唯汉与明。这是指的汉朝和明朝都是实打实的自己打出来的江山,而其他朝代大部分都是篡位夺取江山的,最卑鄙莫过于晋朝。

但是,在史家眼中得国最正的两个朝代,开国之后对待功臣都是阴狠毒辣,应证了范蠡说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刘邦对异姓王的剪除不遗余力,而朱元璋对功臣更是心狠手辣。

在历史上,刘邦的出身比朱元璋要好一些,早年曾经慕名投奔信陵君,但是没有赶上,所以心中还要侠士的一点精神,但是朱元璋就不一样,出生就是佃农,幼年丧父母,青年成为和尚要饭,别人的白眼和冷落的眼神肯定没有少受。

正因为这样的经历,心理上存在深深的自卑感,一旦身登高位,自卑感会让他失去安全感,看谁都会威胁自己。惧怕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力一朝流失。所以会不择手段的巩固自己权力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元璋不停的加固自己的皇权,

自从秦汉起,丞相的权力是制约皇权的主要力量,宋朝以后丞相权力被有计划的削弱,经历元朝,相权早就弱化许多,到了朱元璋时候,放牛娃出身的他依然觉得丞相会威胁他的地位。

因此,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就成了朱元璋心中可能的威胁,他无法容忍这一些人分散他的权力,加上这一些人有能力,更是可能的对手,出于防患于未然的想法,他们肯定不能留下。

但是皇帝这样想,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并没有和朱元璋一个心思,而是觉得自己立了大功,是时候享受了,所以行为放荡不羁,甚至罔顾法令,一而再再而三的越过界限,这一些做法更加的让朱元璋惧怕。

这就直接导致他们两人被杀,顺便连累一大批功臣,两人之后,朱元璋不再设置丞相来分权,他希望减少一个大权集中的对象。

李善长案后,太子朱标病死,这直接导致朱元璋诛杀无辜功臣,凡是朱元璋认为他有可能威胁皇位,基本上都会株连致死,藩王的亲戚、朝中和太子、太孙不同意见的都成了朱元璋怀疑对象。

因为担心皇太孙太懦弱,所以蓝玉不失时机的成为朱元璋的箭靶,受他牵连的多达15000多人,这一些大部分本来是朱元璋留给朱标扫荡北元的武将,结果成了朱标的陪葬品。

显然,朱元璋诛杀无辜功臣,但从来没有滥杀,他一直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诛杀威胁皇位的人,至于那一些没有能力威胁、没有动机威胁的人,朱元璋还是很大度的。

歪史猜测,当时朱元璋的抱定了宁枉勿纵的心思,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威胁,朱元璋不相信朱允炆能够统驭。

说到底,朱元璋大杀功臣是因为心中的自卑,他缺乏足够的自信,不仅不相信功臣的忠诚度,也不相信继承人的能力,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加起来导致的结果。

要想当时朱元璋不滥杀大臣,除非朱标够长寿、并且能够勇武,朱元璋对这一些功臣肯定宽容大度,可惜朱标天不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