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暗疾世人皆知,他岂能不知,为何又让自己消亡?

2020-10-11 22:38:43 作者: 诸葛暗疾世人

兴周四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旺。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当中水镜先生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在逝世后被后人称之为武侯,然而诸葛亮生前,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更是将诸葛亮推崇到了极致,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虽然有所夸大,但孔明的才华在历史上也可以称得上首屈一指。

虽后世多有诸葛亮文治大于武功的论调,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却并不平庸,在当时也是一流的,六出祁山其实可以看成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虽然大功未成,但用兵排将,也可看得出诸葛亮军事非纸上谈兵。

更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流传于世,创木牛流马,改连弩,名成八阵图,孔明灯等物,诸葛亮可谓是天纵之才,英年早逝真令人可惜叹惋。

诸葛亮英年早逝给很多人心中都留下了遗憾,但他的死因大部分人都是认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这些当然只是表象,诸葛亮的真正死因,可以说是死于他的至情至性。

从刘备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虽位高权重,但尽忠之心,未曾少已。季汉后主刘婵无能,诸葛亮仍然循循善诱,尽心辅佐,不贪财不好色,只想报先帝知遇之恩,复兴汉室。

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百感交集,大业未成,共事之主竟然先行而去,心中不胜悲凉,更是将复兴汉室的重任,扛到了自己身上。在白帝城的诸葛亮痛哭流涕,从此以后,这也是诸葛亮身体变差的明显开始。

《三国志》记载杨一封谏书,让诸葛亮在后主时代找到了慰藉,认为杨颙是非常懂自己的,以至于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心生悲痛,大哭了三天。只因为他的一句话: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

诸葛亮在季汉后期至情至性,动辄情绪极端,身体焉能不垮?

现代有很多管理者,对于诸葛亮事必躬亲可谓是口诛笔伐。诸葛亮大小事件都要亲自决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诸葛亮至情至性,这一点从《出师表》当中也可以看出: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是对于桓灵二帝的遭遇觉得心痛,又提及刘备对于他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再接着又提及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心绪难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诸葛亮有血有肉,素有济世之心,更是在刘备逝世后,害怕答应刘备的理想不能实现,百感交集之下,才造成了诸葛亮事必躬亲,以求心理上的安慰。

道出利害时,诸葛亮也是知晓的,但是要是事事不躬亲,诸葛亮便心绪难宁。一心想要恢弘汉室,也正是这份压力,让诸葛亮夙兴夜寐。

其间的病结,天下人都知道,孔明又何尝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