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武灵遗恨满沙丘,英雄末路叹奈何

2020-10-11 22:39:12 作者: 赵武灵王:武

赵武灵王,名雍,是赵肃侯之子。 他曾是杀伐果断的王者,也曾是无计可施的被囚之人,一生波澜起伏,是个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战国时代的赵国君王,赵武灵王十五岁即位,初登君位便经受了“五国图赵”的严峻考验,他在位期间审时度势、不墨守陈规、勇于改革,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在他的带领下,赵国有了北略胡地、南下中原、西御强秦的坚实基础,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韩赵魏三晋之首。

近代思想家、史学家梁启超给予赵武灵王极高的赞誉,认为他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帝王之一。

然而就这样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一度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一生戎马倥偬,征战沙场,最后却落得被囚宫殿,死于非命的下场,令人喟叹。而此种悲剧的源头却是自古以来的“英雄难过美人关”。

赵武灵王曾先后立两位夫人为正室,第一位王后生了嫡长子章,被赵武灵王立为太子。 第二位便是他深爱的女子,吴娃,称为惠后。

据说,赵武灵王在梦中遇到一位弹琴唱歌的美女,闭月羞花,风华绝代;梦醒后,他就此念念不忘,多次提及。巧的是,下属还真是把人寻到了,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吴娃。赵武灵王对其宠爱无以复加,数年不出宫门,“爱之,为不出者数岁”。

美人配英雄,这倒也是一桩佳话,但是如果美色影响到君主的政治决断,干系国家大事,那便是天大的事了。赵武灵王的悲剧是从他在王位继承上废长立幼开始的。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赵武灵王起初确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吴娃生公子何,子以母贵,公子何也就被立为太子,原来的太子章便被废为庶子。

后来,赵武灵王在壮年时期,突然异想天开,将王位禅让给太子何,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其自号为主父。由于赵惠文王年纪尚幼,主父令老臣肥义为相国,并兼赵惠文王的老师。

赵武灵王做如此安排,是因为他一直有一个战略构想,“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他想让小儿子处理国政,他自己想继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的戎马生涯,攻秦国,掠胡地,雄心勃勃预求得到称霸六国的机会……

可惜的是,赵武灵王的这一战略构想还没有实施,赵国内部的一场政治纷乱已经开始酝酿了。或许是爱妃吴娃去世后,赵武灵王对儿子何的爱有所减轻,或许看到昔日的太子章跪在弟弟面前,心生了怜悯,又或许他自己发现失去帝位和权力之后,他无法适应这种深深的失落感。

总而言之,他想出了一个自鸣得意的主意:要将自己的长子赵章封为代王,试图将赵国一分为二,两子相互制约,自己收归主权,“一国两王,相互制约,皆听命于主父,孤依然可以收回大权,总揽大局,好与列国争雄。”

可是,王室家事乃国事,政出多门招祸殃。果不其然,赵武灵王的“ 一国两王” 计划还没有确定下来,赵国的内乱就起来了。长子章本来就不服立自己的弟弟为太子,夺回赵王之位的野心不死,在大臣田不礼的诱导和辅助下,他拉拢同党,壮大自己的势力,寻机作乱,谋夺赵王之位。以长子章为首和以惠文王为首的两方势力日渐对立,赵国内部的王位之争一触即发。

长子章一直等着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 295 年),主父和赵惠文王同游沙丘,分住两个别宫。公子章认为时机已到,他假传主父的命令召见赵惠文王,并在室内埋伏下杀手,以图在其入室后将其杀死。

但是,相国肥义早就有所提防,他曾嘱信期说,以后“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无故而王乃入”。这次,接到诏令以后,肥义为防不测,他在赵惠文王入室之前自己先进入查看虚实,公子章的图谋就此暴露,肥义被杀,高信率侍卫保护赵惠文王得以脱险。拥护赵惠文王的大臣公子成和李兑率领沙丘周边的赵国军队赶来增援。

公子章寡不敌众,谋乱失败,他慌忙逃入主父居住的宫殿,而主父接纳了他。公子成和李兑因此率军队将沙丘宫团团围住,主父也无力庇佑自己的长子章,公子章及同党皆被杀死。

公子成和李兑商议:为追杀赵章包围了主父宫,处斩了主父庇护的长子,如果撤围,主父出宫后必灭我们的九族,不如现在借主父包庇乱臣之名将其除掉。公子成、李兑对主父欲按律治罪不能,欲撤不敢,于是就采取了“以围代诛”的办法,派军队围困主父居住的宫殿,命令宫中人出来,只将主父困在宫中,又不给主父送去食物。而惠文王一方面想掌握实权,不再受制于主父,另一方面恨父王庇护赵章之行,对公子成、李兑“遂围主父”予以默许。

赵武灵王被围宫中三个多月,一朝君主独自一人居于宫中,无人侍候,亦得不到食物,饿得掏宫中鸟雀的幼仔为食,最后被活活饿死。沙丘宫事件令赵国损失了一位雄才大略,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一代杀伐果断的帝王,没有死在战场,马革裹尸,更没有寿终正寝,老死床上,却在这一场宫廷政变中,以活活饿死的方式身死魂灭。

更重要的是,这场政变也让赵国的良好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赵惠文王年纪尚幼,赵国进入一个幼主主政,老臣辅政的时期。赵武灵王制定的西北略地,南袭秦国的战略被彻底放弃了,赵国扭转乾坤、实现翻盘的最后机会就此失去。赵国渐弱,秦国则渐强,长平之战之后,赵国最终走上覆灭的道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