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蜀之战:五路伐蜀、偷渡阴平、钟会之乱,胜利者不是赢家

2020-10-13 16:29:40 作者: 灭蜀之战:五

文丨南阁水哥导言

景元四年八月,魏国决定征讨蜀汉。邓艾、诸葛绪、钟会分别领军进攻蜀国,总兵力超过16万,由卫瓘坐镇调度指挥。蜀军由姜维、廖化所部在汉中坚守,而邓艾凿阴平小道入川,在绵竹击败诸葛瞻所部,而逼迫成都投降,至此蜀汉灭国。司马昭决心灭蜀

景元四年初,路遗曾向司马昭建议,派刺客进入蜀国,将重点人物给暗杀掉,这样就能快速的实现灭蜀。而荀勖表示,大国风范不屑于用刺客的方式解决问题,要在战场上光明正大的赢。司马昭表示,你说的对。

当然关于灭蜀一战,魏国内部还是有许多意见的,唯独钟会表示可以一战。他的理由其实也很充分。首先分析蜀汉的军力部署。这么多年交战经验来看,蜀国大约军队9万人,其中4万部署在成都附近,而前线只有5万人。那么只要魏军派主力牵制住姜维所部,不让他们回援成都,而另外一支部队绕路进入成都,这样蜀汉就不战而亡了。

这个策略确实蛮不错的,后来也基本上按照这个套路来进行。毕竟魏国底子厚,可以实现分兵运作的方式进行打击。司马昭一听大喜,这套路可以啊。于是任命钟会为正西将军,主持伐蜀大计。

当姜维知道钟会来了,心想不好了,于是和刘禅打报告,要求廖化、张翼等部进入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进行布防,他想说魏国这次要动真格了。可是呢国内有黄皓在乱政,并没有把这套意见交给刘禅。

并且黄皓似乎还会巫术,算了一卦说,魏军不回来。好吧刘禅也傻乎乎听从了这黄皓的话,最终没有进行军事的动态调整,最终闯出大祸。灭蜀之战的经过

魏国要是动手来收拾蜀国,那真的是轻松加愉快的做法。

诏诸军大举伐汉,遣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馀人自狄道趣甘松、沓中,以连缀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馀人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钟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以廷尉卫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

魏国一出手就是16万大军,但是晋书说有18万反正这兵力是蜀汉的一倍有余。兵分三路直接围攻。另外选择的时间也不错,农历八月份,此时西蜀地区比较炎热,但是好处是夜间行军比较凉爽,适合于夜间偷袭战术的实施。当然这次整个操盘手是钟会,他的策略也很明确,分割包围,以优势兵力拖住和消耗姜维所部,然后偏师袭击成都,最终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节节败退的蜀军

战争的进展基本上按照钟会的设想在进行。

八月,主力从洛阳出发,在长安分成两路,分别进攻汉、乐二城。

西路,邓艾从狄道攻击在沓中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断了姜维的后路。此时汉中地区处在无人指挥的状态。

阳安关口的廖化张翼等人要独自面对魏军钟会主力十万人的围攻。

很快关口沦陷,九月汉中丢了。

而魏国方面还在继续增兵:天水王颀所部正在向姜维军本部靠拢,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颀等人都在快速的占领各主要道口,封堵蜀军向西支援和撤退的路线

无奈之下,姜维所部退出沓中回撤到剑阁据守。这几乎是西川最后的屏障。眼看着魏国各路大军正在不断的汇集,蜀汉危在旦夕。

而姜维此时似乎觉得还有奋力一搏的机会。毕竟剑阁关不是谁都能轻易拿的下。

根据的他的想法,18万大军所需的粮草也不过支撑半年。只要在剑阁抵挡住魏军,而成都方向调兵支援的话,应该可以熬过一劫。可惜他漏算了一招。

阴平小道!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举国投降

阴平道本身是有布防。只是前方战事吃紧,所以不得不抽调上去。结果这一个真空地带的出现,让邓艾上演了这辈子最成功的战例。

由于姜维军退入剑阁之后,战局陷入的僵持状态。正如姜维所预料的,魏国的粮草正在不断的消耗,16万大军的用度,那就是在当下也是惊人的。所以钟会在想是不是要退军。此时的邓艾想到了一个妙招:偷渡阴平。

阴平古道大约700里。史书上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造做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

说明此时的邓艾正冒着断粮和被人阻击的命运在强行军。这次大胆的行动确实给了他一个非常大的礼包。当邓艾所部如神兵天降江油的时候,整个蜀国都震动了。这些魏军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仓促之间,由诸葛瞻率领蜀国最后的主力在绵竹和邓艾所部交锋。结果很悲惨,几乎全军覆没。诸葛瞻、黄崇等人战死。蜀国已经无力再战。等待就是亡国。

绵竹失守的消息传回成都。刘禅知道,自己不用等姜维了。谯周出了个主意,陛下我们投降吧,这样能保全成都的百姓。刘禅点点头,听你的。

于是,邓艾欣喜的发现,只用三千疲惫之师就让蜀国投降了。这笔买卖划算。姜维最后的倔强

当刘禅的敕令到达姜维军中的时候,他才知道,战争结束了。蜀军痛哭,因为已经亡国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