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让姜维“挑大梁”?司马昭一语道破天机!

2020-08-27 14:26:07 作者: 诸葛亮为何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通过最近正在热播的《虎啸龙吟》这部剧,相信大家对他多少有个了解。

他原本是曹魏的将领,军事才能自然不必多说,就连诸葛亮都曾一度败于其手,后来被诸葛亮采用离间计收至麾下。后通过诸葛亮的倾力栽培,姜维的军事指挥日臻成熟和完善,唯一不足的是他的年龄,太年轻,威望和地位还不足以驾驭大局。

当年诸葛亮病危之际,刘禅派人询问其后事,诸葛亮先是推蒋琬,再推费祎,两代丞相人选都安排妥当了,唯独对姜维没做特殊交代,可见诸葛亮并没有让他独自“挑大梁”的打算。

想来姜维对诸葛亮的这个决定也很失望,他原本想继承其遗志,以攻为守,为蜀汉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可诸葛亮交代很清楚,三权分立,各司其职。自己作为军事将领,要想获得高官厚禄就只能依靠军功,于是姜维接连上表,定要出师北伐。

诸葛亮死后,他先后十一次北伐中原,五次胜利,四次打平,两次失败。

可问题是,打仗不但劳民,而且还伤财。何况,朝廷的银子都用到了打仗上,刘禅的日常花费自然就捉襟见肘了,再加上姜维常年领兵在外,时间一长,流言蜚语就多了起来,搞得姜维很是被动。本来北伐就不被人看好,而且后来对宦官黄皓的处理问题上,他偏偏又和最高领导刘禅发生了分歧。

姜维忠诚,忠诚的人就喜欢认死理,非要找刘禅理论,结果一理论出事儿了,刘禅最后给他来了句很是意味深长的话:“卿何容不了一宦官耶。”此语一出,姜维瞬间就明白了,自己在刘禅心中的地位,远没有老师诸葛亮那般重要。

经此一事后,姜维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和处境,后幸得郤正提醒,在沓中屯田避祸。

郤正这个主意好是好,可问题军队是用来战斗的,你不去搞军事训练,整天在这里搞农副业生产,战斗力自然下降得厉害。这就让魏国有了可趁之机。

邓艾明显看出了蜀国君臣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最终全然不顾钟会的冷嘲热讽,率军奇袭了成都,于是刘禅投降。看到大势已去,姜维只能勉强支撑,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于是他假意投降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失败,二人一同被杀。

想来诸葛亮不让姜维接班“挑大梁”也是有道理的:生逢末世,君主昏庸,自己有再大的本事也难成大事。

倘若姜维接手诸葛亮的全部事业,蜀国必然会陷入更多的、无谓的征战和杀伐之中,直至像自己一样,到死方才罢休。不管是于国家还是于人民,有何益处?与其做无谓的牺牲,倒不如分散姜维的权力,再给他找上几个对手加以牵制,让蜀国自生自灭,顺应历史潮流。

可惜的是,对于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姜维并不能理解,反倒是后来司马昭说得极为到位:“人之无情,乃至如此!虽使诸葛亮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