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古代家谱伪证之风如此盛行?旧家谱造假现象剖析

2020-08-27 14:24:00 作者: 是什么让古代

家谱应是实事求是记载一个家族姓氏源流和发展变迁历史,在不少家谱上也表明了要做到真实记载,不虚实,不隐恶。但是旧家谱在编修时,混淆追祖溯源事实、与历史不符合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有的可能是编修家谱的人故意造假,使得家谱的真实性大为降低;有的则是历史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从选官到婚姻都以家谱为凭,“官为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有于薄状,家之婚姻,必有于谱系”,这可以看出家谱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家谱成为当官选举,门第婚姻的依据,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家谱与人们的政治前途、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有着密切关联,于是就会出现攀附显贵、伪认祖先造假的现象。宋代家谱逐渐从世族大家、官府走向普通百姓,家谱政治性作用削弱,向尊祖、敬宗、收族转变,提高家族的信誉,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为了家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荣誉,编修家谱时造假在当时也是很普遍的。

古代编修家谱,有些家族为了提高自家的门第,乱认始祖,攀附同姓皇帝或者名人作为家族的始祖或者始迁祖。比如李氏会以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刘氏会以始祖追溯到汉高祖刘邦,张氏会以张飞为先祖,赵姓会把赵匡胤为始祖等。甚至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的,为了给家族增光,借助有社会地位的人士给家谱谱写序言或者赞词等,真实的序言和赞词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有部分是伪造的,比如朱熹有一篇谱序,被刘、郑、吴、周等家谱同时采用,只有姓氏一字之差,其余文字基本雷同,损害了家谱的真实性。

一个家族从始祖开始,家族世系上溯到十代以内的内容比较真实可靠。那些家族世系上溯到上百代,代代不乱且内容十分清楚,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续修家谱,新旧家谱间隔长,收集的资料主要抄录史书、志书等,有些资料缺乏可靠性,家谱的真实性就会值得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