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曾因蜀汉反间计遭贬?其实诸葛亮根本没将他当成对手!

2020-10-13 16:28:19 作者: 司马懿曾因蜀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司马懿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重要对手,其计谋和行动每每切中蜀汉要害。小说第九十一回曹丕临终曾诏命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辅政,后曹叡(又作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主动上表乞守雍、凉,引发诸葛亮忧虑。诸葛亮认为司马懿深有谋略,现又都督雍、凉人马,久必为蜀中大患,甚至不顾蜀汉大军刚刚平定南中尚未休整完毕就急于出兵讨伐,后在马谡的劝阻和建议下,诸葛亮设下反间之计,在魏国散布司马懿将要谋反的言论,最终促使曹叡心疑,借曹叡之手削夺司马懿兵权并将其罢黜。

在笔者看来,小说进行上述的情节安排,目的是突出司马懿之智计,为此后司马懿复出以及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的精彩斗智铺垫,然而小说中此处关于司马懿的授命辅政、乞守雍凉、中计遭贬是否都有其历史依据?

首先,司马懿在历史上确实有作为曹丕钦命的辅政大臣。

《三国志 文帝纪》记载,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夏,曹丕召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并受遗诏辅政,同时《三国志 曹真传》《三国志 陈群传》《晋书宣帝纪》《资治通鉴》也均有记载。只不过,《三国志文帝纪》中明确的辅政大臣有四人,分别为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但《晋书 宣帝纪》和《资治通鉴》中曹休则不在辅政大臣之列,《三国志 曹休传》亦未有记载曹休受诏为辅政大臣,《三国志曹真传》和《三国志 陈群传》没有列出曹休的名字,而是在并受遗诏辅政的人员最后加了“等”字(小说的处理则是曹丕临终前先召曹真、陈群和司马懿三人,在谈话间,曹休入宫问安)。虽然历史对曹休是否为曹丕诏命中的辅政大臣有不同记载,但是司马懿位列辅政大臣之一却是板上钉钉的。

此外,小说中言曹叡即位后即加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实际上司马懿在曹叡继位后到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前还有一次军事行动并获得军功。《三国志 明帝纪》《晋书 宣帝纪》《资治通鉴》记载,孙权在曹丕逝世的当年八月趁机出兵攻魏,并命令诸葛瑾、张霸进攻襄阳,孙权自己亲自率军进攻江夏,曹叡命司马懿作为统帅率兵迎战诸葛瑾、张霸。最终,司马懿击败诸葛瑾、斩杀张霸,歼灭吴军千余人,获得此役全胜。此役战功再加上此前辅政大臣的身份,至黄初七年十二月,司马懿才由抚军大将军晋升为骠骑大将军。

其次,司马懿在历史上并未主动乞守雍凉。

据《晋书 宣帝纪》和《资治通鉴》记载,司马懿在曹叡继位初期,其主要负责荆、豫方面的战事。如上文所述,司马懿曾率兵抵御东吴对襄阳的进犯,至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司马懿负责都督荆、豫州诸军事。而雍、凉方面则由曹真负责,据《三国志 曹真传》记载,曹丕继任魏王时,曹真即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此后一直负责曹魏西线的经营。换言之,诸葛亮北伐前期,曹魏西线的统帅是曹真而非司马懿,直至公元231年曹真逝世,司马懿才接替曹真开始接手主抓曹魏西线战事。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当曹魏朝堂得到司马懿“谋反”的告示榜文时,诸如华歆、王朗等都认为司马懿有反心(华歆甚至搬出曹操曾经说司马懿“鹰视狼顾”),应当及早铲除,唯独曹真站出来为司马懿说话并认为此为吴蜀反间之计。在笔者看来,此处曹真十分清醒,是其在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表现,也反映了小说中曹真和司马懿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水火不容。

最后,司马懿在历史上并未中计遭贬。

如上文所述,诸葛亮北伐前期,司马懿主要负责都督荆、豫州诸军事,并未主动乞守雍凉。虽然司马懿身为曹魏辅政大臣,可未有历史资料记载蜀汉方面对司马懿有所忌惮,而蜀汉方面也未有类似设计反间计的记载,因此可以推定诸葛亮听从马谡建议设下反间计、司马懿中反间计被贬的故事均为小说所虚构。

综上,小说第九十一回有关于司马懿的情节,仅有授命辅政于史有据,而乞守雍凉、中计遭贬都是小说的艺术加工。

受小说影响,许多读者都误以为诸葛亮北伐其主要对手为司马懿,实际上在历史上,诸葛亮在建兴九年(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才接替曹真成为曹魏西线的军事负责人,双方才正式面对面交手。故而在此之前部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手戏,很多都是小说为了烘托二人的斗智而进行的嫁接或虚构,而这些嫁接或虚构的故事倒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司马懿的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