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世人遗忘的哲学家,千古28字道尽人生哲理

2020-10-14 23:37:26 作者: 苏轼:被世人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冬,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天空,漂着鹅毛,大地已是银装素裹。

3个多月前,“老顽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打入牢房。

1079年的第一场雪,下得太早,家人没来得及送寒衣。蜷缩在角落的苏轼,冷得浑身直打哆嗦。

对他来说,每天最温暖时刻,莫过于吃饭那几分钟时间,生死未仆,乾坤未定。

吃、吃、吃,就知道吃!最后的晚餐何时来?想着这些,此刻苏东坡心里,难免显得有些落寞。

当然,天生乐观的苏老,也在盼星星、盼月亮,盼有朝一日,活着走出小黑屋。

这年,“退休老干部”王安石,正在南京颐养天年,老王对神宗说了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手捏这个“烫手山芋”,左右为难的神宗秒懂,启用太祖赵匡胤“不杀士大夫”的国策。

在牢房里关押了103天的那个“学霸、吃货兼美食家、书法家、流行歌手、文坛大咖”终于获释。

出狱后被贬第一站就是湖北黄冈,担任团练副使一职,他在城东搞到了一块坡地儿,下班后带着老婆孩子和一起开荒地,以种田为生,于是号以“东坡居士”。

可能有人看他日子过得太潇洒向朝廷“打了小报告”,也有可能是朝廷另有安排。

时隔4年后,在元丰七年,又将他贬到河南临汝。

接到指令后,苏东坡去赶赴被贬第二站临汝的路上,路过江西九江,约好铁哥们参寥和尚(诗僧),一起到AAAAA级风景区—庐山散心。

铁杆哥们参寥和尚,也正好借此机会给他加油、鼓劲儿,顺便为好朋友饯行。苏东坡游览了庐山后,写的了下面这首千古佳作。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到中年保温杯泡枸杞,面对此情此景,此身却身不由己,老顽童经历了“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两个人生阶段,他心中非常通透了然。

借山水,抒发积抑在内心多年的感概,苏东坡好似一个技术精湛的摄影师,手持单反不断切换视觉、不断调整心态,不断变幻角度、又以不同层次去摄影。

其终极思想,是跳出庐山去欣赏观庐山,结果看到的不是庐山,有似庐山,我们看到苏东坡的哲人境界。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苏东坡的多纬度的哲学思想,看似写景,实则实在写人生,其作品充满了现实与理想,大家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呢?

人生不易,且当珍惜!苏东坡智慧,不但可以慰籍困惑的当下,还能令你思想别开生面。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想了解苏东坡更多的生平事迹,国学大师林语堂这本精装典藏纪念版的《苏东坡传》,兴许是你最好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