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年前它集天地之精诞生人间,随其主叱诧疆场,剑锋所向无往不利。怎奈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喧嚣之后,归于尘土。直至今日揭开土层的刹那,一声清脆的剑吟弥散至天际,绽放出不屈的意志,虽千万年,吾身不灭,吾魂长存。
这便是千古神兵——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于缓解地区旱情的需要,湖北江陵地区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用以灌溉沿线农田,当挖掘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时,发现一片约有50多座墓葬的古代墓穴群,在其中一墓室主人内棺尸体身侧,发现一把青铜古剑,剑身上刻有8个鸟篆铭文,经郭沫若先生研究,应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越国地处浙江一带,其语言与中原地区不同,音译后为勾践),至此,冠绝天下的神兵宣告问世。
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越王勾践可谓是家喻户晓,为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五霸之一,典故“卧薪尝胆”的原型人物。勾践一生酷爱铸剑藏剑,《拾遗记·昆吾山》篇中记载:“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泉色赤。山草木皆劲利,土亦刚而精。至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曰灭魂,七名却邪,八名真刚。以应八方之气铸之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拾遗记》为东晋王嘉所著,属于神话志怪类小说,记录多为前朝历代异闻,为正史所不载,虽看似荒诞,但此剑的出现,至少能够体现越王勾践对铸剑技艺的追求。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勾践剑发掘于1965年12月,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埋藏了2000余年,出土时依然寒光逼人,色泽如新,剑刃十分锋利,周身无任何锈迹,专家现场测试,一剑能划开20余层打印纸,关于其铸造工艺、材质等神奇之处,此地不多做赘述,笔者更好奇的是此剑复杂的身世经历,剑出土时身边躺着的,并非越王本人,出土地也非越国范围,而是其邻国楚国,这其中,到底埋藏了什么故事?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的情况,周平王东迁以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愈发激烈,首先是山东的齐国尊王攘夷、改革内政成就霸业,随后与湖北的楚国发生激烈碰撞,接着山西的晋国崛起,与楚国争霸,此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两个国家。晋国为了对付楚国,便联合吴国伐楚,而楚国则联越抗晋,因此吴、越两国之间的争斗越发激烈,随后也就发生了吴王夫差替父报仇生擒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反手灭吴的著名历史事件。后至楚怀王23年,楚趁越内乱之际,联齐灭越,越国至此分崩离析。
春秋时期势力划分
大致脉络厘清了,对于越王自用剑出现在楚地的可能性,各路专家大约形成了两种种主流推断:推断一:嫁妆
前文提到,楚、越之间有一段蜜月期,楚国联合越国,对抗晋国联合的吴国,期间越王勾践将女儿嫁给楚昭王,此剑有可能是越王勾践当做嫁妆送与楚国。
推断二:战利品
勾践灭吴后,势力愈发扩张,对于楚国而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楚怀王曾遣外交官邵滑至越调查近5年,大搞离间活动,激化内部矛盾,诱使越国内乱,给楚国创造机会从而一举吞并越国,出于对功臣的奖赏,楚怀王是有可能将战利品勾践剑赏赐给有功之臣邵滑的。
真相到底为何?至今尚无定论,考古就是这样,以已知推测未知,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一步步还原被掩埋的历史。勾践剑的一生璀璨、哀怨而又扑朔迷离,人生不如意之事莫过于美人迟暮,将军白发,如今还能加上神兵蒙尘。它那逼人的寒光透着浓浓的不甘,那锋锐的剑刃散着不屈的战意,指引着它,重回人间。
吾主虽死,吾魂不灭,一腔战血,满身刚烈,藏入尘埃越千年,秋风尽处,再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