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关于用哪种鉴定方式来准确鉴定文物的争论持续了很多年,文物体制内的考古派、博物馆派、学院派等各派各说各有理,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体制外的民间派别如电视明星专家派、收藏协会派、实战收藏研究派、国宝帮派、普通收藏爱好等分歧也很大。但是三藏觉得不论是何种方式只有全方位了解了文物的多样性和出土坑口的各种特性,加上对各种层级仿品的对比研究,才能更加准确的去鉴定文物,所以,眼学鉴定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步!
关于珐琅彩鉴定三藏之前说过很多,不知各位藏友能看的进去几何,而且还是有很多藏友发藏品给三藏说这个珐琅彩是不是道光的,真的希望个别藏友如果真心不懂就先不要碰,如果真有那个时间精力先将历史了解一遍,再了解了解每个时期的文化传承。瓷器鉴定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绝非一句之言,只有了解的够透彻了才能知道每个时期的瓷器的时代特征。珐琅彩是由清代开始初创烧,这并非戏言,个别藏友说珐琅彩在清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什么元代珐琅彩都出来了!之前有一个元代五彩高足杯就闹得沸沸扬扬!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高足杯
所谓珐琅彩学名是“瓷胎画珐琅”,也就是质地是瓷器,且由于制作材料精贵,清三代的宫廷御用瓷,同时也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是集中西风韵于一体,将外国工艺与我国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尽显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是釉上彩瓷器中最为精美的种类。其高绝的工艺水平及艺术成就,都充分的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而个别藏友把珐琅器当珐琅彩来讲,三藏真不知该作何言,虽然两者只相差于一字,但所包含的信息却是天壤之别。珐琅器包含了瓷胎画珐琅,且还有其他质地的珐琅,如掐丝铜胎珐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景泰蓝!这也就说明了珐琅器是珐琅彩的一个大总括!三藏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写的也是不知所云,所以也难怪个别藏友会将这两者搞混!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
而三藏会提到景泰蓝肯定也是与此有关系的,珐琅彩是由景泰蓝发展而来,也可以说是由“铜胎画珐琅”移植到瓷胎之上的釉上彩瓷,是在康熙时期创烧成功,国外把珐琅彩称为“蔷薇彩”。因为这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收复台湾,废除了海禁,恰巧这个时候西方传教士带来画珐琅的工艺,这些引起了康熙的兴趣,就命人将画珐琅在金、银、玻璃以及紫砂做实验,由于当时瓷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所以避免不了被实验的命运,结果没想到创烧出了结合了外国工艺与我国传统工艺的珐琅彩!在瓷器发展上画下了浓重一笔。所以个别藏友如果看到此文可以作作参考,且多查点资料就可以了解到珐琅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瓷胎画珐琅是在康熙的时候才开始有的。
康熙红地珐琅彩
在后续的发展中,雍正的时候开始自己发明了珐琅彩料,因为在康熙的时候都是使用昂贵的进口料,到雍正的时候,由于珐琅彩使用的需求增多,所以这个时候创烧出了新的珐琅彩料,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玖捌,陆陆玖伍,贰叁伍零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审核通过可免费送保利,苏富比等一线拍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产料,相对于进口料来讲,国产料的缺点就在于数量虽然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弊端。进口珐琅彩玻璃质感好,透光性强,杂质斑点就较少,所以覆盖在墨线上之后,墨线仍然清晰可见。
而国产珐琅料相对于进口珐琅彩则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差,玻璃质感差,且透明度都不如进口珐琅料,看起来就像是材料里面有很多的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下面的墨线模糊不清。
直到乾隆时期都还是一直沿用国产珐琅彩料制作珐琅彩,关于当时民间是否有制作珐琅彩,三藏也根据有关资料来解释,首先,据三藏所了解,珐琅彩制作昂贵,假设民间有,数量也不可能会多,因为根本没有那么高的成本去制作出来,就算是国产的珐琅彩料也是高成本的,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其二就是御用瓷的一个限制,所谓御用瓷就是只有皇宫内才能使用的,就算是和珅这个“大官”家里都是没有的,足以证明当时珐琅彩的一个珍惜程度,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我想也不会有哪些普通百姓会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去制作的。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
有了解的藏友知道,清朝的衰落就从乾隆开始,官吏腐败,外强施压,虽说康乾盛世,但是乾隆却扮演了一个败家子的角色,奈何他还长寿,当他撒手人寰的时候留给儿子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清朝,所以在乾隆后期的时候经济可谓是十分萧条了,此时的珐琅彩制作也慢慢开始了停止,因为昂贵的珐琅彩料已经提供不了,且由于粉彩的一个出现,平价又美观的制作工艺慢慢代替了珐琅彩,所以可以说珐琅彩在乾隆后期开始就没有了,因为已经没有这个彩料能去制作了。这也是能当做其鉴定的很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