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语:“何必三更睡五更起”,后半句更经典,古人的忠告之言

2020-10-20 12:23:17 作者: 古代俗语:“

古代俗语:“何必三更睡五更起”,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的忠告

俗语在我国拥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俗语隶属于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的先辈老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总结出道理。由于创造出它的人主要以劳动人民为主,所以俗语很容易理解,通俗易懂,涉及的内容也是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系的。

虽说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从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俗语中得到借鉴。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们是“宝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能够给我们以借鉴,而俗语对于人们的作用跟老人们很相似。笔者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就是一句俗语,它就是“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句俗语来源于明朝时期的一位,名为胡局仁的学者的自勉联,后来很多人也会用这句俗语来勉励自己。三更,我们都知道它就是当天的二十三点到次日的凌晨一点,而五更也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我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和书籍上面不免看到,有些寒门的学子苦读的情形跟这句俗语中所提的“三更睡,五更起”很相似,晚上很晚还点烛读书,天微微亮的时候就开始起床读书了。这样刻苦的情形在现在就很少见了,很多年轻人不要说是五点起了,他能八点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古代,很多学子真的就这么的刻苦,在那般重视作息规律的环境下当真是寒窗苦读。而且,古人们常常用“三更睡五更起”来赞扬一个人刻苦读书。那么既然说“三更睡,五更起”这么受人推崇,为什么又要说“何必”呢?这不是否定它的意思吗?

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要结合它的下半句来看,它就是“最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句更是经典所在,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句俗语源自于孟子的名句,“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简单来讲就是,即便是良好的环境焕发生机,但是晒一天再冻上十天也很难长出东西。它意在强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即便是在良好的环境下也很难有所收货,因此得出了万物贵有恒的结论。

滴水穿石贵在有恒,持之以恒是一个很珍贵的态度。起早贪黑的刻苦读书固然值得人推崇和尊敬,但是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的苦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这也有点意义,毕竟可以安慰自己,自己还是很努力的。不过,这也是一种自我的欺骗,这样的努力也是没有太大结果的。

只要有了持之以恒的态度,那又何必非要起早贪黑不顾自己身体健康的苦学呢?只要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又何必害怕忽冷忽热的情况发生呢?所以说这句俗语,不仅强调了恒心比起早贪黑的苦学更重要,同时也强调了合理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忙无目的的苦学是不会带来太大的效果的,同时错误的学习方法也会让苦学失去意义。并不是所有的勤奋都可以得到回报,有些人从一开始就忙错了方向,所以到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从这句俗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们在强调恒心对于成败的关键,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恒心和毅力吧。各位是怎么看待这句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