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末年会爆发黄巾大起义?根源就是外戚和宦官之争

2020-10-22 16:27:03 作者: 为什么东汉末

何为外戚?何为宦官?

外戚是指皇帝母亲或妻子家族的人。

宦官是指宫廷中侍奉皇帝及其后妃的人,这些人大多出身低贱,是供皇帝役使 的家奴,但是他们常围绕在皇帝身边,一些人逐渐成了皇帝亲近的宦官。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东汉时期的外戚和宦官是如何获得争斗的资本?

东汉时,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正常情况下皇帝裁决政事,但若皇帝早死,太子年纪还小时,就会发生新问题。年幼太子即位后,由年轻的母后辅政临朝,因直接接见大臣不方便,又不放心权力交给别人,就重用娘家父兄协助处理政事, 这就给外戚篡权造成了机会,出现外戚掌权的局面。这些外戚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骄横专权,朝中大臣们对他们都十分惧怕。

皇帝成年后,不甘心外戚的控制,为夺回大权,就利用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重用宦官,又形成宦官掌权的局面。皇帝死后,宦官的政治身份不能辅政,于是又有新的外戚掌权。

东汉末期外戚和宦官之争形势

光武帝刘秀时,怕外戚重臣威胁刘氏皇统,对外戚只封侯爵,不给实权。光武帝死后,外戚开始弄权。和帝10岁即 后,窦太后临朝,太后的哥哥窦宪的权力在朝中最大,许多地方的大官也是从窦家选报,窦家很多人都在朝廷当官。和帝长大后,不满窦氏弄权,就依靠宦官郑众等诛杀了窦氏集团的党羽,窦宪被迫自杀,郑众立了大功,被封侯加官。宦官直接参与政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安帝即位时:邓太后临朝,她虽对外戚约束较严,但邓家人的权力仍很大,安帝亲政后,邓太后的哥哥邓雪因弟弟被告受株连自杀。安帝重用宦官李闰等,皇后的兄弟阎显也在朝内做大官,暂时形成宦宫外或并重的局面。

顺帝死后: 外戚梁氏掌权一直持续了四朝,成为外戚执政的极盛时代。 后来,宦官单趁又帮助桓帝灭了梁氏,单趁等5人被同时封侯,又使宦官掌握朝政。

就这样,外戚与宦官争争斗斗,交替当政,把东汉政权摘得越来越腐朽黑暗,而且这些外戚宦官极为贪婪,国家被他们捜刮一空。

为什么会爆发黄巾大起义?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阶级腐朽廉烂,内部矛盾越来越深,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国家的事情。这个时期,连年的灾荒几乎没有停止过,安帝时期发生了水灾10几次,旱灾7次、螳灾5次,全国到处出现灾情,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逃荒流亡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仍不管不顾,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还不断加重赋税,致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终于在184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巾大起义爆发始末

东汉末年,太平道领袖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到各地传道,人民把他看作救星。他利用为人治病的机会,在人民中作宣传鼓动工作,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信徒发展到几十万人,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太平道徒。张角把信徒们组织起来,以"方”为单位,全国分36方,各方都设领导人。

太平道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指朝廷,黄天指张角。

经过积极准备,张角决定在184年3月起义。不料,起义前夕叛徒向朝廷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在2月发动。张角向全国道徒传敕文,号令36方同时起义,起义群众头裹黄巾为标记,向统治者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起义军分三路与朝廷军队作战,到处烧官府杀官吏,攻打豪强地主的城池,声势浩大,起义迅速席卷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东汉朝廷急忙派兵镇压,并纠集豪族地主武装镇压起义。各地黄巾军斗争英勇, 官兵狼狈溃逃。

但是朝廷继续派大批军队前去剿杀起义军,起义军的斗争日益艰难,加上他们经验不足,也造成了一些失败。攻打朝廷主力部队的起义军,在包围了这支部队后,以为胜利在重,便失去警惕,反被这支部队用火偷袭成功,混战中起义军牺牲数万人。

攻打宛城的起义军在与敌争夺宛城的战斗失利,退到西鄂地区,最后失败。

在冀州的黄巾军主力也失败了,10余万人牺牲。

朝廷用9个月时间镇压了黄巾军主力, 但却扑不灭农民起义的火焰,各地黄巾军仍坚持战斗,直到192年4月才最后被曹操打败。

黄巾起义是在豪强地主势力发屣,东汉统洽畋权腐朽,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下爆发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有理论纲领的农民战争。张角等农民起义军领袖和群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