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还是守?从孝宗朝的军事行动看南宋宰相群体

2020-10-01 12:26:22 作者: 战还是守?从

导语

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人吴泳曾言:“乾淳全盛之时。”没错,孝宗的乾道、淳熙年称得上是南宋的“盛世”。而在这背后,有一群人功不可没。他们为孝宗出谋划策,让宋朝“挺直腰板”(对比前朝),也带领所谓“积贫积弱”的国家走向富强之路。铁血兼柔情,辉煌又落寞,他们就是士大夫的巅峰——宰相。

孝宗朝宰相概述

孝宗朝的宰相可以说是宋朝宰相最为特殊的,他们成长于两宋交际之时,亲身经历了那个至暗时刻——靖康之耻。对于当年国家的失败,他们有着各自的反思,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主战与主守(汤思退另当别论)。他们的态度,反映着孝宗的政治倾向,同时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走向。

频繁换相孝宗是个有雄心却又差点气魄的君王,在任用宰相这件事上也是如此。他曾力推主战派,却又因受不住压力,频频换相。

当然,孝宗罢相原因很多,有如年老抱病的(陈康伯等人),有如才能不足的(洪适等),有如忤逆孝宗之意的(史浩等),有如权势(威望)危及皇权的(王淮等)。

由此,孝宗朝总二十六年,却有十七位宰相(二十一任,四人两次入相),除北宋钦宗南宋恭宗(皆为末帝)不论,孝宗朝宰相人均时间为宋朝第二短(哲宗为最短)而每任时间为宋朝最短,可见宰相更换之频繁。而这一点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一方面是严防相权独大,有利地避免了“权相”的出现;坏的一面是“官无成绩,奔竞之风,由此而甚”,许多人为保“乌纱帽”只求稳当,没什么作为。

孝宗选人不拘一格,“大胆激进”任用宰相孝宗用人不看资历,只看其人之才华。如果一个官员被孝宗赏识了,他就很快能平步青云,连升几级。赵雄就是个例子,他自登第到拜相不过十五年,升迁之快,可想而知。四十多岁拜相的官员总计五人,皆可见孝宗用人之独特。

深层次的原因:宰相升得快,潜台词就是势力弱,名望低,孝宗也比较好控制。

被限制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不合适就罢掉。之前也说了,孝宗换相频繁,多因与其政见不和。隆兴初年的史浩就是个例子,他就是因反对孝宗出兵北伐而被迫辞职的。

2.“多权分立”。在宰相集团中,往往有几个宰相并存。同时,孝宗还极力抬高参政政事的地位,以此牵制相权。

3.全方位的监督。(1)孝宗可以称得上是个勤政的皇帝,“帮忙分担”宰相的政事。而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孝宗的怀疑,他为什么那么勤快?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宰相“搞小动作”。(2)近习作为皇帝耳目,自然也被派去监督宰相了,而且几个报告可能就会影响宰相的沉浮。在孝宗的默许下,他们也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由此与宰相抗衡。(3)孝宗鼓励大臣进谏,什么都可以说,无形之中也把宰相的一举一动暴露在外。宰相作为百官之首,有什么不合适的举动,皇帝看不见,百官总可以看到。

三朝军事

说到孝宗朝的对外关系,就不得不提到高宗。当年靖康之耻后,南宋军民同仇敌忾,这才使得摇摇欲坠的大宋保住半壁江山。然而,在挫败了金人的全面进攻后,高宗却无意恢复,任用秦桧等主和派高官,攻击甚至杀害主战派大臣。由此,爱国人士莫不叹息感慨,当然这之中就有未来的孝宗朝宰相。

在暴戾君王完颜亮撕破和约,大举入宋的情况下,纵使高宗想和也不成,只能被迫应战,而这个时候的宰相的态度颇为关键。当时的宰相班子沈该、汤思退都是坚定的主和派,而随着金军逐渐入侵,朝中主战的声音越来越多。以陈俊卿为首的主战派以诸如:

挟狡诈之心,济倾邪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

的言语弹劾汤思退等人。当“金人侵轶之势已形”时,陈俊卿、陈康伯等人更是加快了弹劾的节奏,以及上书抗金的频率。几个月下来,高宗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被主战派大臣说动。绍兴二十九年,沈该被罢;绍兴三十年,汤思退被罢。而后,陈康伯被擢为宰相。

看到金人势如破竹的态势,高宗害怕了,甚至有了逃到福建等地的想法。在这个时候,陈康伯等主战派大臣以“敌国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等慷慨激昂之词力劝高宗迎战。绍兴三十一年,张浚回归权力中枢。五月,御前会议中十一人有八人都是主战派。

在而后的宋金战争中,主战派大臣纷纷崭露头角,这其中就有虞允文。而在完颜亮亲率大军渡淮攻宋的战役中,虞允文临危受命毅然担负起抗金重任,最后也以金军败亡结束。高宗赞曰:

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

在这之后,陈康伯、陈俊卿、虞允文等人更是成为孝宗朝初期宰相,可见孝宗之雄心壮志。

隆兴年间(1163-1164年)隆兴年,在这段时期内,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却有五任宰相(四人次,陈康伯两度拜相)。

孝宗在藩邸之时就已然表露出兴复之志,在绍兴末年的抗金之战中甚至请求挂帅出征。所以,一即位孝宗就计划着北伐。

然而,当年力主抗金的老臣早已凋亡过半,朝中上下竟没有几个称得上独当一面的“抗金猛将”。不过还好,张浚还在。在陈康伯等人的力荐下,张浚被任命为北伐的“首选将相”。

而正当孝宗“有了良将,只差开战”之时,另一个宰相站出来了。他是孝宗的老师史浩,为人很正直,积极支持平凡岳飞冤案,也提拔了许多主战派大臣。孝宗本以为,有了自己的老师以及抗金名将,这套宰相班子应该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