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幽禁七年的哥哥,突然发动政变,是谁在主导这一切

2020-10-04 21:34:44 作者: 被幽禁七年的

景泰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明代宗生病,次年正月十七日,被囚禁七年的明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明代宗病重不起,按照当时明代宗无子嗣,皇位完全可以平安过渡到英宗这一系,为何要发动这一场政变?被囚禁七年之久的明英宗,是这一切的策划者吗?

提到“夺门之变”,就需要了解“土木之变”这一段历史。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惨败被俘,也先一路南下到达京城。危急时刻于谦等人拥立明代宗朱祁钰为帝,这是经过多方协商的,皇太后孙氏(明英宗母亲)、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以及朱祁钰,朱祁钰立下了君子协定,那就是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是一年后明英宗回来了。

坐上皇位谁还想下来呢,那么明代宗对明英宗究竟怎么样呢?从历史资料来看,接回来之后,明代宗把明英宗关在了南宫,限制了自由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有几个细节可以证明,前期明代宗对他非常不错。首先在这七年时间,明英宗生下了三个儿子(女儿出生时间无法考证),分别是在景泰三、六、七年。据记载,皇太后孙氏曾“数内省视”,“指挥汤胤勣两献书,皆托乡人许内使以进”,这就证明了没有切断英宗与外界的联系。从这两点来看,这几年虽然被限制了自由,但是生活也不至于非常凄惨,毕竟明代宗的儿子夭折是在景泰四年,如果他对明英宗不好,这后两个孩子完全没机会出生。但是对明英宗的防范是必然的,景泰六年(1455)受人挑拨,“尽伐南城树”,大门上锁灌铅、食物只能通过小洞递入。这之后的生活比较糟糕了,没人愿意被囚禁一辈子,明英宗早不甘于此,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景泰七年十二月,明代宗重病卧床不起,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此时储君未定,一些大臣想方设法要立储君,但是却有一批人,想要走上另外一条康庄大道,拥立太上皇。这些人以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首,石亨是武清侯是一个武将恰好掌管一城门防守、都御史徐有贞饱读诗书有谋略,因为主张南迁遭到排挤、太监曹吉祥曾是王振的亲信,对王振非常崇拜,他们都是野心勃勃之人,此次明代宗病重让他们看到了机会。经过一番谋划,于正月十六晚石亨等人带领几百人冲入皇宫,一路顺顺利利的把明英宗送上了皇位(有记载在宫门处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皇宫的守卫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吗?几百人的闯入难道没有被发现吗?这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发挥了作用,那就是孙太后,她是明英宗的生母,皇帝病重也只有她能够指挥动整个皇宫,这一切必然得到了她的支持。那么是明英宗策划这一切的吗?似乎又不太可能,但是知情还是非常可能的,首先从政变当晚南宫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可以推测这里的守卫,要么比较松散要么早早被控制了,这就为传递信息造就了可能。而且对于石亨等人而言,他们是要立功的,提前把明英宗捆绑在战船上,那做的一切就变成了临危受命,这才会名正言顺。如果自己私下行动岂不是变成了叛乱,所以这个消息无论如何都要提前告知明英宗。

这场政变看似仅仅历经了十几天,其实隐患早已埋下。首先明代宗大幅削弱了宦官的权力,这就导致了宦官的不满,希望复辟,这也许是没人及时通知他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次政变,表面上看是因为明代宗生病,其实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景泰三年,废除了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一举措违背了君子协定,引起了诸多人的不满,孙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而这场政变的实质其实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对于明英宗这一方而言,有一大批的支持者,宦官羡慕以前“王振”的地位,“石亨”等人想要更近一步,孙太后肯定也更倾向于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些人的推动下,一场不必要的政变就此发生。而对明代宗而言,除了“于谦”等支持者,其他支持者几乎没有,甚至连皇宫守卫都无法完全掌握,再加上病重人心惶惶,失败也是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