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明/文
胸蟠千古气凌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在中国书法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柳公权书法是晋唐书法集大成者,其以“心正则笔正”的哲学思考,与颜体书法并立形成“颜筋柳骨”的盛唐气象。当代著名书法家申英民先生,正是立足盛唐书法文化之源,追风魏晋,上下求索,遍临诸帖,荟萃菁华,以清风雅正的气象,赢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与高端收藏界的青睐。
申英民,当代著名书法家,1945年生于河北滦县,1968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1987至1990年,赴日留学,在日本国立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日本近代文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研究员,秦皇岛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日中书法艺术协会理事等。
申英民先生自幼习书,在其堂兄指导下,从柳公权《玄秘塔碑》入手,兼习褚遂良《孟法师碑》,上追魏晋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下及赵孟頫《胆巴碑》,在文与质的审美取舍中,渐入佳境。其又与当代书法名家肖劳、启功、王遐举、李铎、刘炳森等多有往来,择优善取,潜移默化。故而,他的书法,融古汇今,清新雅正、玉润精妍、疏朗简净;其运笔,有轻灵、婉约、丰润、朴厚之美,提按转折皆有法度;结字端严而轻活,有启功先生之韵。整体书风透着清峻疏朗之雅趣,既有柳公权书法骨鲠之气,又蕴二王婉美畅然之妙;既有褚遂良书法的美人婵娟之仪态,又有赵孟頫温润闲雅之风神,若清风徐来,花枝扶疏;若高山流水,涵峻蕴秀;给人以“冰雪磨砺忽放新”的艺术感染。
“笔端凝正气,腕底寄豪情”,我们从申英民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首先感受到气正风清的书法气象。“处事要有刀尺,立身要有准绳”;刀尺与准绳正是其立身之本,更是其立字之源。唐朝是书法尚法时代,一改魏碑敧侧伸缩之势,规范为横平竖直之楷,颜柳欧褚各有气象,皆以正为立字之基。申英民先生深悟此立字之道,在心中正气使然中,根据字形巧妙善立,其笔下既有敦厚平直之正,又有悬针垂露之正,既有撇捺支撑之正,又有斜侧字式互补体要之正;一幅幅端严雅正的书法,正透露出书如其人的书法妙境。
文学诗词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结晶,书法是中国文字的书写方法,二者融合统一,共同承载中华文脉。在申英民先生的笔下,诗词文章,名言佳句汇聚成珠玉之源,锦绣华章。“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这是一种不染尘埃的高雅;“不恨自家麻绳短,只怨他家古井深”,这是一种自知的警示;“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是一种淡泊和伤怀;“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这是一种隐者情怀、朴素之美。“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人生得意莫尽欢”这是一种哲思与人生智慧。可以说,申英民先生的书法世界,是笔墨风采与中国文化珠翠交织而成辉煌篇章,是睿哲文思、警世妙言迸发而出的人生智慧之花。
“鸡鸣催晓读,鸟语唤春耕”。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书习字,作为书家的人生必修课,申英民先生书山有路,勤于攀登。幼蒙庭训,小学初中,大学教育,留学日本,一步一个脚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宝剑砥砺,梅花瓣香,走出一路文学与书法交辉的风景。其富含书卷气息的书法作品,也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任德山评价其书曰:“英民先生端丽清刚之书,正如其正直明敏、古道热肠之为人。所书常求高义,下笔便留雅言。”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金煜说:“申英民先生在写出了有自家审美取向作品的时候,且观海,纳百川之水以养逸气;且临池,让池水尽黑以集雅蕴;且读书,解千百年文艺之博理。”文化学者、书法学博士后孟云飞教授评价说:“申英民先生的书法,不失古韵而能融其所用,已渐成自家面目,其书风清正典雅,雅俗共赏,具有中和之美,书卷之气充盈其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说,申英民先生在多年的书山攀登,翰墨求索中,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其早年倾心文学,翻译多部日本短篇小说,在吉林《参花》、内蒙《草原》、天津《新港》、河北《長城》、北京《东方少年》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合订本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被燕山大学聘为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其书法作品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以及日本的《书道教育》、《美术世界》等几十家媒体宣传报道。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国、日本书法展并屡次获奖,2011年8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荷花诗书画大展中,荣获中国荷花艺术奖;2011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长城杯书画展中,荣获金奖;作品入编《中国行书选集》《国际华人环境宣言大典》《新中国航天题贺艺术大典》等多部典籍。出版有《珠语墨痕——申英民书法作品集》《翰墨清风——申英民书法作品集》等。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中国传统美学大师,国家文化建设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并为秦皇岛市中医院,题写“仁和精诚”匾额,为北戴河国际俱乐部,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题写牌匾,秦皇岛市开发区展园设有申英民书法艺术文化长廊,受到书画爱好者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