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功臣张玉祥

2020-11-05 18:34:50 作者: 抗日功臣张玉

文|张玉魁

张玉祥

他有一颗爱国心

张玉祥是山东省王凤楼镇前何寺村人。他出身在一个中等富裕却知名度较高的家庭。爷爷在清朝末年当过厘长,(厘当于现在的乡),父亲随爷爷帮着办一些杂物,结交了不少朋友。受家庭影响,张玉详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天资聪慧,虽然只读过四年小学,但懂得一些大道理。能写会算,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好多人家买了新口袋,想留个印记,就请他帮忙。

“七七”事变后,由于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节节败退,平原县很快被日本鬼子占领。并在何寺村修了平原城东最大的据点,建立了伪区部。

日本鬼子任命王凤楼村的大地主王金亭为伪区长。王金亭和他的父亲有交情,是把兄弟,上任伊始就宣布他父亲为何寺的“乡长。”张玉祥知道后,三番五次劝阻父亲不要干这个差事,不要给日本鬼子卖力。他对父亲说,你给日本鬼子办事,这是当汉奸,早晚有一天要倒霉。父亲不听劝阻,他非常气愤,又对父亲说,不能一家人毁在你手里,我去当八路军。

就在日本鬼子占领平原不久,肖华司令带领一一五师一部来到冀鲁边区,在津浦铁路以东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并在平,陵,临,禹四县交界处,也是反动势力薄弱的地方建立了平禹县抗日政府。何寺村以东十里外经常有八路军活动。张玉祥很快找到了关系,参加了八路军。因他能写会算,正是队伍里急需的人才。被分配到独立营手枪队当司务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他如此这般打入敌人内部

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日本鬼子调集十余县的兵力组织大扫荡,我八路军损失很大,为了保存实力,决定除留下部分人员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转移。一天傍晚,平禹县抗日政府敌工部部长高凤林找到张玉祥,对他说,组织决定你留下,回家利用你父亲和伪区长的关系,到据点里干个事,秘密做些有利于抗日的工作,并尽可能争取进步力量,将来条件成熟,咱们里应外合解放何寺据点。

张玉祥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回家后并没有像电影里的地下工作者一样,乔装打扮,化名改姓,而是直接找到了伪区长王金亭。王金亭一见他来了,笑骂到,你小子怎么来了?不当八路了?张玉祥答到,不当了,八路那边太苦,吃不上,喝不上,破鞋破袜破军装。我受不了,回来想跟着你干点事。王金亭很爽快地答应了。说好吧,顶你爹的差。明天就上班,你爹根本不听我的。

就这样,张玉祥顺利打入何寺据点。由于他能写会算,办事能力强,很快取得了王金亭的信任,还当了伪保长之类的官,帮着伪区长到各村催粮催款。

张玉祥一面应酬据点的杂事,一面按照高凤林部长的嘱咐做解放据点的谁备工作。我村有两个人在据点当伪军,一个叫张玉钵,一个叫张金华,都是苦出身,为了混碗饭吃,才当伪军的。但确实为日本鬼子办了一些坏事,张玉祥认为这两个人可以争取利用,便经常主动找他们拉呱。请他俩喝酒吃饭。偷偷告诉他们,我从八路军那边来,八路军的政策我知道,对伪军每个人的情况都记得有帐,你若办一个坏事就记一个黑点,办一个好事就记一个红点。黑点多了就要收拾你,红点多了可以立功赎罪。你俩可得长个心眼,鬼子完蛋了,你俩还要不要命。后来俩个人都表示有机会争取立功赎罪。

里应外合建奇功

一九四四年十月的一天傍晚,张玉祥从据点里回到家,洗把脸准备吃饭,突然进来一个人告诉他,要他赶紧到何屯某人家去,高凤林在那里等他有事。

张玉祥没顾得吃饭,便去何屯见高凤林并简短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高凤林告诉他,咱们大部队已经开过来了,决定今晚解放何寺据点。你赶紧回据点,想办法十二点准时把吊桥放下来,然后在城楼上放一把火,部队看见火后就往里冲,咱们里应外合解放何夺据点。

张玉祥有些发懵,时间太紧了,怎么办?他略一思忖,说给我弄四十万伪币,我拿着钱回据点,就说回来送钱了。说是迟那是快,一袋烟功夫,四十万伪币放到了他面前。

张玉祥不敢怠慢,迅速回到何寺,找到张玉钵,张金华,告诉他俩八路军今晚解放何寺据点,你俩立功的时候到了,他俩都答应一定立功赎罪。

三个人商量好具体行动计划后以送钱名义又回了据点。十一点半左右,张玉祥指挥其中一个人在城楼上扔下了两颗手榴弹,正在睡梦中的一百多名伪军立刻乱成一片。趁着混乱,一个人放下了吊桥,张玉祥在城楼上点着了火把,

高凤林看到城楼亮起了大把,知道据点里张玉祥已经做好了准备,便命令早已在青纱帐里埋伏好的部队,立即冲击据点,在一片缴枪不杀的喊杀:声中,竟一枪未放俘虏了一个伪军中队,解放了平原城东最大的何寺据点。

十年沉冤终昭雪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玉祥又回到部队随军南下,加入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列。

建国后,他所在的部队改为铁道兵,他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后勤部任行政科长。为建设新中国跋山涉水,走南闯北。做了许多工作。

上个六十年代中期,极左思潮愈演愈烈,有人抓住他在据点当地下交通员时的一些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上纲上线,进行残酷打击,“文革”初期(1969年)又被戴上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遣返回老家,接受改造。

回家后,他曾多次去天津、北京申诉,但因正值“文革”,他的问题十年无人问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他的冤案也终于得到平反。退休后享受县处级离休干部待遇,在天津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原德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高凤林把里应外合解放何寺据点作为最成功的战例写进回忆录里,并充分肯定了张玉祥这位地下交通员作出的突出贡献。

作者张玉魁,男,1955年4月生,山东省平原县人。字默之,号老荷、南园、南园翁,中共党员。1975年参加工作,1980年后一直从事中学教育。中学时期喜爱新诗,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退休后转为喜爱古典诗词,创作并发表百余篇。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青岛市诗词学会会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