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神医:谁是第一?

2020-11-07 12:25:29 作者: 中国历史上赫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

古代的医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历史上,许多人以神医著称,有的天资聪颖,有的敦厚仁爱。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历史上的十大神医吧!

中华“医祖”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战国时代名医。

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他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扁鹊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被写入正史的医生。

“神医”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市)人,东汉末医学家。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但未能流传下来。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令人十分钦佩。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

中医“方祖”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公元215),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张仲景经过数年总结,还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其中的“辩证论治”原则,为古代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被后人称为“医圣”。

他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任长沙太守期间,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值冬季,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另说有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人,西晋学者、医学家。

皇甫谧与流俗异趣,不趋炎附势,累官不仕,专一著述为务,著书颇丰。著有《针灸甲乙经》、《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皇甫谧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之祖”、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葛洪在炼丹一道上颇有研究,发现了许多元素的化学反应,例如他在炼制水银时发现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在丹砂(硫化汞)加热时可以炼出水银,水银和硫磺的再次结合又能变成丹砂。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医德高尚,济世活人。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少年时就博涉诸子百家,被称为“圣童”,青年时冲破世俗,不入仕途,立志学医,后终成一代医学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他重医术,更重医德,提出了“人命至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基本行医准则。

他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为了解中草药特性,走遍深山老林,十分重视民间医疗经验,完成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为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儿科之圣”钱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