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修长城是用来抵制北方入侵者的,当时中原农耕民族不想跟北方的游牧民族纠缠,便修筑了这座奇观,将他们拒之门外,之后到了火器时代长城便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为一座奇观。
秦昭襄王时期处处于扩张状态,这期间秦国不仅吞并了六国土地,还要抵挡游牧民族的侵扰,如没有长城。秦国需要耗费大量兵力守卫边境的重要重要通道,就很难击溃六国组成的联军。因为在长城修筑后只需要少量的士兵就能做好防御,如果匈奴人来袭咸阳城内的军队可以很快奔赴前线。事实证明长城在秦国所起到的作用非同寻常成如《过秦论》所说却匈奴七百余,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但是赵国筑造的长城,所起到的效果就收效甚微了。赵国的长城位于阴山脚下选择的位置不是很好,建造质量较差,容易被攻破。赵国不得不派大量的士兵去守卫长城,还经常被打败仗。襄王见北方战事吃紧特意派出大将李牧到长城去驻防,组织兵力对抗匈奴人,李牧获得很大的权力仅可以任免当地的官吏。云中雁门代郡等地的税收充当军费且、李牧对将士们非常好,常杀猪宰羊款待士兵。但是他对待匈奴人的军令却非常奇怪。李牧要求如果匈奴来袭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擅自捕虏者斩,所以以每当匈奴人来袭,部队队就将百姓和牲畜赶到长城以内。所以匈奴人每次都毫无所获,由于信息传递得当,将士们总能事先知道匈奴人的袭击。由此可见李牧是选择避而不战,如此数年匈奴虽然没有打跑,但赵国也没有什么损失。
匈奴人以为李牧胆怯,而赵国的国君也这么认为,之后赵王执意让李牧出战。李牧不从,赵王只能召回李牧更换将军。新更换的将军符合了赵王的要求,主动出击迎战匈奴,可是战事却往往对匈奴人有利,而对赵军不利。一年时间里赵军损失惨重,此时赵王想起了李牧,但李牧知道赵王的心思故意装病,不久之后赵王强行召来李牧要求他出任大将军,李牧重新执掌军队。
匈奴人非常被动,他们每次偷袭都没有什么收获毕,只是将士们都以为李牧怯战纷纷要求出战匈奴,李牧见将士们热情高涨决心一战,令人打造战车辆令人打造战车一千三百辆,上好的骏马一万三千匹,挑选身经百战的士兵五万人,挑选善于骑射的士兵十万人。整合完毕后李牧就让百姓跑到长城外去放牧,吸引匈奴人。
之后大批匈奴人南下,进入到了李牧事先设计好的陷阱,李牧分布左右两路大军。随后李牧分布的左右两路大军将匈奴的十万骑兵围了起来进行剿灭。他们最后只有少量的骑兵突围成功。
此后匈奴人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长城,赵国还趁此机会消灭了周边的一些小势力保障了边境的安宁,至此我们才看到赵国长城的巨大价值。秦朝末期中原大战匈奴人卷土重来,直接越过蒙恬将军所修筑的秦长城,侵扰内地。由于长城年久失修。且在这里的士兵很少。匈奴人很容易就突破了长城,大肆劫掠中原财富。
为此汉初的皇帝不得不与匈奴人和亲以获得他们的联盟,可是这样的关系却没有维持很久,匈奴人往往是言而无信。其实如果有合适的将领,这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依然可以抵御匈奴人的进攻。当时程不识就是把守长城的将军,他治军严格军纪严明,程不识知道匈奴人行径诡异。可能随时发动进攻以他要求将士们时刻做好准备打仗。
之后匈奴人在程不识这里占不到便宜,自然就不想再来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很多名将领不再满足于据守长城。而是直击漠北将匈奴人赶得远远的,当然长城是他们的落脚点发挥的价值已经大不如从前。汉武帝时期把蒙恬所筑的秦长城修复了又修筑了外长城。筑起了一条西起大宛貳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城才被废弃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