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赚到了钱,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于是“脱贫”,“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这些话题逐渐传入了人们的耳中。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相关政策扶持,而且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
小康其实就是中产,拥有中等财富,主要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等到了满足,不用再为这些需求而苦恼,发愁,而且中等级的感情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让整个人活得更加充实,滋润,不过还没有达到“自我实现需求”。
这样的解释太过正式了,在普通人眼中,其实小康也很简单,只要自己平时生活中吃喝不愁,并且拥有稳定的工作,还有一些存款,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身体健健康康,一家人经常一起出去旅旅游,这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小康生活了,想想都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惬意。
不过前段时间,网络上有这样的流传,认为一个家庭只有年收入达到了36万元—50万元才可以算得上是小康家庭,这样的观点让很多网友炸了锅。要知道想要达到年收入36万又谈何容易呢?即使一个家庭有3个人参加工作,那么一个人的收入就需要达到12万元,一个月就需要达到1万元。
而现实生活中想要达到一个月10000元的收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很多家庭而言目前还没有达到年收入36万元—50万元的标准,也就意味着距离小康生活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的家庭又“拖后腿”了。
不过年收入达到36万元-50万元为小康家庭的观点也只是网友的观点,还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就达到了小康水平,并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这样的生活才会更加舒适,生活条件也能得到有效改善。而对于农村人而言家庭的人均纯收入需要达到8000元才算得上过上了小康生活。
可以更加具体的来分析一下,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如果按照一个家庭有3口人来计算,那么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为1.8万元,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5.4万元,并且一个家庭的居住面积也超过了90平方米,三口之家完全够住了,而且这样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满足物资生活,精神生活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
以这样的观点看来,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达到5.4万元就可以算得上是小康了,那么应该有很多家庭都达到了这样的标准了。而对农村人来说,同样以一家三口人来看,纯收入达到2.4万元也就可以算得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了,所以也有不少农村家庭也达到了小康水平。
虽然说年收入确实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创造财富的能力,但是并不可以仅仅通过收入来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属于小康水平。毕竟每个家庭所生活的环境不同,城市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如果在一个消费高的城市月薪10000元,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在一个消费水平低的城市可能月薪5000元就可以满足基本生活了。
还有就是有些人看似收入比较高月薪可以破万,但是平时生活中还需要偿还房贷,车贷,这样一来一个月消费在其他方面的金钱就会显得很少。而还有些人可能工资不算高,一个月也就4000元左右,但是人家或许是拆迁户,家里有了房子,有了车子,平时的收入主要就是用来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这样也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虽然月收入过万了,但是赚来的钱大多数都用在了买房、买车上面,在住行上面确实提高了,但是生活的其他层面就欠缺了很多。而那些月薪不高,但是有车有房没有贷款的人,生活水平却会在各个层面都得到提高,相对而言自然是这类人达到了小康水平了。
所以是否达到了小康水平,还是需要自己去感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通过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如果单从数据上来看,有两个观点,一种认为家庭年收入达到了36万元—50万元的就以成为小康,还有一种认为,以三口之家为例,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5.4万元、农村家庭纯收入达2.4万就算得上小康,你的家庭有没有“拖后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