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次仁的第三次搬迁

2020-07-28 15:43:27 作者: 尼玛次仁的第

7月22日,阳光照耀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边境小康村鲁玛村,蓝色的屋顶与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这是我第三次搬迁了!现在已经把客厅收拾好了,还订了一批家具,预计9月就能入住……”34岁的鲁玛村村民尼玛次仁正忙着从安居房搬到边境小康村的新房,他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给记者介绍。

尼玛次仁曾是鲁玛村的贫困户,因为家里人口多、牲畜少,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在尼玛次仁的记忆中,小时候一家4口人天天挤在用牛毛编织的黑帐篷里,有时候风太大会把帐篷吹跑,他和哥哥就在后面不停地追……

在自己的“花园洋房”里,尼玛次仁捧着和爱人的合影喜笑颜开。记者 李旭佳摄

“我当时多希望能住进不被风吹走的房子。”尼玛次仁回忆,12岁时全家人搬进了20平方米的自建土坯房,但土坯房经常漏雨漏风。那时,父亲每天在村里忙活,母亲一个人放牧和照顾孩子,一家人在土坯房里一住就是10年。

2006年,尼玛次仁一家搬进了安居房,再也不担心风雨了。结婚后的他带着3个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但一家三代人挤在70平方米的安居房里,终究不是个办法。

现在好了,尼玛次仁即将又一次搬入新房。“从一代小帐篷到二代自建土坯房,从三代安居房再到150平方米的四代‘花园洋房’,我们心里甜得像吃了蜜似的。”尼玛次仁说,新家的院子很宽敞,可以种菜也能栽花,闲时还能出门和媳妇一起在广场上跳跳舞。

“我们村的边境小康村项目是由陕西援建的,2018年开工,今年6月完工,惠及117户371人,包括42户新房、45户改扩建房和30户维修房。”鲁玛村第一书记格桑多杰介绍,边境小康村项目全面提升了村里群众的生活水平。近期是夏季牧场转场时节,大部分牧民不在村里,但是不管有多忙,很多牧民都会抽时间回来看看新房。

跟随尼玛次仁走进他的新家,沙发上铺着他妻子亲手做的沙发垫,桌上摆满了全家人的照片。他羞涩一笑,对记者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陕西援藏工作队。我现在在村里当会计,会好好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

边境小康村建设是一项守边固边、兴边富边的重大民生工程,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视鲁玛村,不远处一座座大棚已经建成,道路两旁一棵棵青海杨笔直茂盛,家家户户院里种植了班公柳和格桑花,远处还有一家茶馆……

“非常感谢陕西援藏工作队,因为有他们的帮扶,我们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都鼓起来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盼头了。”格桑多杰兴奋地告诉记者,看着村里群众的笑容,自己工作也越来越有干劲儿。(记者 李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