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局青年援藏干部石彬彬: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2020-07-31 19:16:10 作者: 中南局青年援

给你去西藏旅游的机会

你会不会欣然接受?

换作是援藏三年

你又会如何做出选择?

与新婚燕尔的妻子天各一方、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稀薄的空气……这些就像横亘在豫东平原与青藏高原面前的一座座大山。然而,在中南局青年援藏干部石彬彬心中,这些大山均可跨越,正如青藏高原的天堑在民航发展面前早已是通途。面对抉择,推动他做出决定的,是肩上的责任担当和心中的青春梦、中国梦。

中南局团委于7月13日至19日,派出由青年代表组成的“共建小队”,到西藏区局学习交流,并看望了援藏干部石彬彬。

以下,是共建小队所了解到的石彬彬。

缺氧不缺精神

彬彬的宿舍里摆着一台制氧机。“来这一年了,还没适应吗?”我们好奇地问。他解释道:“高反是没有了,但是长期生活在空气稀薄的环境里,睡眠很浅。我晚上就吸吸氧,对身体好点,睡眠也好一点。”

由于缺氧,平时爱打篮球、踢足球的人,到了这儿全都“文静”起来,他们笑称这是“乌龟养生法”。

1965年刚刚投入运营的的拉萨当雄机场 VS 现在的拉萨贡嘎机场

在这样睡不好、快走几步就气喘的环境里,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和长期驻守的西藏民航人一起,创造了西藏通航以来50多年的安全飞行记录。

与西藏的所有建设者一样,他们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让雪域高原更加熠熠生辉,而为西藏插上翅膀的当代民航精神,也因为他们,在世界屋脊继续传承发扬。

援藏一年,同期的伙伴们都胖了好几圈,彬彬却依然苗条。监管着西藏5个机场及3个在建机场,西藏区局运行办却仅有两名机场监察员,彬彬是其中一名。在特殊的政企合一的体制下,监察员有时还要当“运动员”,他的工作异常忙碌。在交流期间,我们很少看到他正常下班,甚至有一次食堂快关门了他才放下手头工作匆匆赶去吃饭。

敬业奉献

跑道检查,右一为石彬彬

“彬彬专业很强,他过来之后,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之前没发现的问题。”

区局和运行办的领导给予石彬彬很高的评价,同事们对给他的关键词也是严谨科学。而彬彬自己却非常低调,连连说:“就想把活儿干好,别的没什么。”

拉萨机场3600米的海拔让共建小队第一次感觉到空气是那么重要。头痛、发烧、彻夜难眠……远在千里之外的带队领导和管理局团委领导每天都关心、询问小队的身体状况。而彬彬说,这里还算条件好的,在自治区最边缘的阿里昆莎机场工作,才是真正的考验。在那个海拔近4300米、年平均温度0度、要穿越600公里无人区才能到达的地方,“躺着就是做贡献”。

阿里航站气候恶劣,常出现风沙、降雪、风切变

去年的最后一天,彬彬和同事们去昆莎机场开展安全督导检查。“我们早上九点多到的,一下飞机就感受到冷,零下二十七度,从飞机走到候机楼有点难度,风跟刀割一样。阿里机场周围荒凉,一个村子也没有,有点像末日地球。”高寒条件下,彬彬和同事们协作,共同完成了检查,确保机场在“末日地球”适航。

石彬彬(右二)对昆莎机场跑道开展检查

彬彬说,他只去阿里检查了几天,而很多人把整个青春都留在了那里,他们用最好的年华筑起了民航人的阿里精神。

2010年,90多个年轻人去阿里建站。从拉萨机场出发时,领导也哭、年轻人也哭。他们坐着大巴车,带着黄瓜、面包,颠簸了三天三夜。到了阿里后,出发时的悲伤情绪却变成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情怀和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

共建小队交流的第三天,有个从阿里航站建站起便坚守驻扎的姑娘回到了拉萨。那年她23岁,到现在已过去整整10年。

2010年去阿里建设航站的旅途

有忧更有担当

7月27日凌晨2:46,我们收到微信新消息:“跑道上出了点事,刚回来。”

头天晚上10点多,对石彬彬的远程采访进行到一半,突然就没了消息,我们内心很是崩溃。

没想到早上7点多看到他的这条信息,立马想起了他“清晨之问、静夜之思,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工作目标。这个时候,阳光应该还没照到拉萨,希望昨晚在机坪忙碌的他们还能安睡一会。

高高原机场周围地形复杂,机场净空条件差,导航设施设置困难,海拔高,经常出现大风,气象复杂多变……这些都为民航运行带来了很多困难,也成为石彬彬等西藏民航人心中的忧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