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陈晨
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开篇,日本导演竹内亮在武汉见到的第一个受访者对他说,“我做过核酸检测了,没事。”
竹内亮对这一场景记忆犹新,他知道武汉人经历了什么。
在此之前,竹内亮在日本做了十几年的纪录片导演,后来又随妻子定居南京。来中国的七年时间里,他成了一个爱吃鸭血粉丝、会带日本人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中国女婿。
多重身份的交织,让他对人与社会有着敏锐的感受。武汉解封后,他想带着镜头去亲眼看看这座几个月以来历经苦难的古城。家人朋友劝他不要去,他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图说:竹内亮在武汉拍摄《好久不见,武汉》)
5月份,竹内亮在微博发起征集活动,邀请武汉当地人讲述自己的疫情故事。最后,他从百余位报名对象中选择了十个人,他们是日料店老板、外卖骑手、英语老师、医院护士……6月,他和团队花了十天时间跟拍采访,完成了这部60分钟的长片。
《好久不见,武汉》登陆互联网后,立刻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竹内亮刚开始很害怕,怕被武汉人说:“这不是真实的武汉,这个日本人理解错了”。而事实上,很多武汉人看过后给他留言说“谢谢”。竹内亮感谢武汉人的包容和认可,他拍摄的目的就是想把真实的武汉传达给全世界。
竹内亮和中国的缘分要追溯到2001年。那年他第一次来中国拍纪录片,见识到了跟客客气气的日本人完全不同的、“随意”的中国人。年轻的他立刻被中国的风土人情吸引。
(图说:竹内亮为NHK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
2010年,为拍摄NHK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竹内亮再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花了一年时间,从长江的源头青海一路拍到入海口上海。沿途的中国人得知他来自日本,总喜欢跟他聊山口百惠和高仓健。当时竹内亮并不了解这两位日本明星对于那一代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但这件事让他开始思考,应该做些什么,来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
系列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图说:竹内亮拍摄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节目聚焦与中国生活的日本人和住在外国的中国人的生活,从2015年首播开始至今已超过百集。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竹内亮举家搬离日本,定居在妻子的故乡南京。
上学时,竹内亮喜欢电影,也有志于记者工作,纪录片成为结合他两大兴趣的枢纽。但拍纪录片从来都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来到毫无人脉的异国拍摄纪录片更是苦上加苦。长久以来,他一直为紧张的拍摄资金忧虑。《好久不见,武汉》之后,寻找投资人似乎变得方便许多,但他又不想被赞助商干涉拍摄内容。
“再看吧”,他说。
全剧组都哭了,只有他没有
纵相新闻:《好久不见,武汉》在中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竹内亮:合作项目挺多的,有好多公司和政府单位找我们合作,比如说拍公司的纪录片,工作很忙。
纵相新闻:纪录片在日本反响如何?
竹内亮:日本的反响也很大,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和新闻报纸都介绍了。普通的网友的话,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好评。他们之前不知道武汉是什么样的城市,好多人以为武汉是很偏僻的地方,对武汉只有疫情时候的印象。疫情的时候,武汉是冬天,灰色的,没有人的空间,还有病人和医生,只有这种比较可怜的印象。看过片子之后都说没想到武汉这么大,城市那么漂亮。
(图说:日本新闻节目报道竹内亮的故事)
纵相新闻:为什么想去拍一部武汉的纪录片?
竹内亮:我自己想去看看真正的武汉是什么样子。因为当时不管是国内国外,关于武汉的信息特别乱,有的人说武汉现在很安全,有人说还是很危险,我不知道真正的武汉是什么样子,所以想去看,把我看到的真实的武汉传达给大家。
纵相新闻:纪录片针对的观众是那些人?片中旁白为什么是日语?
竹内亮:是针对全世界的,不光是日本。所以旁白最好是我说英语,但是我不会。所以说我最擅长的日语,比较容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
纵相新闻:日本“3·11大地震”之后你也拍过福岛的居民,在你来看福岛的故事和武汉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
竹内亮:现在好多国外的人,包括中国,包括欧美,大家都不想去福岛。因为大家对福岛的印象还停在十年前的3·11,还是以为福岛非常危险。当时从福岛过来的人很多人被歧视,就像这次的武汉一样。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上有不同的故事,我们想通过老百姓的生活来介绍现在的武汉。
(图说:竹内亮达到武汉第一天)
纵相新闻:有没有让你感兴趣,但最后没有在片子中出现的人?
竹内亮:原来想拍核酸检测员。因为武汉做过全市一千万人口的核酸检测,这次我们募集主人公的时候,有一个和核酸检测员报名了,我们想特别拍他。但是他的公司不允许拍,所以拍不了了。
纵相新闻:片中很多主人公讲自己的故事时都会流泪。作为一个采访者,一个导演,你的心情是怎样的?